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锦绣中华: 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首展在长三角隆重启幕
  • 2022-10-29
  • 来源:美术学院
  • 作者:美术学院
  • 编辑:宋冰滢 董雨浓
  • 阅读次数:
  • “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主视觉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更代表着中华民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精神之乡。织染绣勾连织就出的绮丽服饰文化,既是东方审美体系的文化符号与语言表达,又是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

    10月25日上午,正值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为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精神指引”,由北京服装学院作为申报主体的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首展于苏州市吴江区“天下绸都”盛泽文化中心盛大启幕。展期将持续至11月5日。


    展览室外艺术装置及视觉


    在校领导、院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由美术学院沈华菊副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联合李栋、王薇副教授等多位师生组建工作团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首展,推出了在地探索的“锦绣中华 丝韵江南”篇章,以期讲好“江南文化”精彩故事,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赋能,为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传播助力。


    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左二)、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部部长曹雪娟(右二)为展览鸣锣开幕


    开展仪式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活动由北京服装学院作为申报主体,基于“锦绣中华”系列品牌活动多年积淀,以巡展形式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地区,在苏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北京(中轴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海口(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宁(黄河流域)、长春(长城文化带)六站展出,集中展示传统织染绣类非遗项目保护成果以及走进现代生活的杰出案例,链接传统与当下,打破千百年时间藩篱。

    开展仪式上,寓意“节日到、九狮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浙江永康“线狮(九狮图)”带来了妙趣横生的精彩表演,动的狮吞云吐雾、静的龙呼风唤雨,表达了疫情下祈求万家欢庆乐升平的美好祝愿。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部部长曹雪娟为展览鸣锣开幕,在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芳,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俊良,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曹俊,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魁立,锦绣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系列活动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淮滨等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将开展仪式推向高潮。


    嘉宾穿过巨大蚕茧装置


    苏州评弹《江南最美吴江隈》


    嘉宾们在项目负责人沈华菊的陪同下,穿过室外艺术装置“春蚕醒时”巨大蚕茧之间,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的感受茧室,也感受“一根丝”的来处;伴随着吴侬软语的评弹歌声《江南最美吴江隈》;穿过序厅五彩斑斓的丝线装置“千丝万缕”,讲述江南“一根丝”的故事,以桑蚕吐丝,织就经纬,来比喻造物之极致,由此引领进入展厅,串联起来自全国各地五彩斑斓的织染绣项目,也代表着“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首展的正式启幕。


    第一板块 天孙织锦——传统织造技艺


    传承人现场与小朋友分享蜀锦织造技艺


    嘉宾参观展览现场


    夏布织造技艺展示


    桑蚕养殖技艺展示


    在先蚕祠竹装置下小满戏展演


    第二板块 阑干斑布——传统印染技艺展览现场



    部分藏品展示


    第三板块 铺锦列绣——传统刺绣技艺



    “广作华章”文化空间粤剧展演现场


    本次展览重点选取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织绣染类传统技艺项目50余项,邀请各地非遗传承人60余位,以“天孙织锦——传统织造技艺”“铺锦列绣——传统刺绣技艺”“阑干斑布——传统印染技艺”三大板块展开,链接不同城市的文化基因与生活美学进行集中展示,同时结合多位艺术家及设计师,打造独特审美特质的“生活艺术样板间”,探索传统文化回归当下生活的范式。


    “先蚕天下 锦绣中华”数字动态壁画展示


    “遇见盛泽——数字、时尚、未来”数字化展示板块


    “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整体突出三大亮点。城市会客 艺术生活:挑选突出地域性、民族性项目打造“生活艺术样板间”,探索传统“文化空间”在当下生活中更为融洽的场域关系与精神内核;爱素好古 时尚碰撞:采用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项目组又结合了数字化展示手段,特别策划,并将课程融入,带来了“遇见盛泽——数字、时尚、未来”板块,进行古老技艺再造活化、区域品牌创建模式、知名设计师联动赋能模式等方面深入探讨;地域对话 量体裁衣: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地区,以巡展方式建立区域保护协同机制,并根据巡展地不同地域文化内容,更换特色展览项目,提供在地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论坛嘉宾合影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论坛线上致辞


    先蚕祠园林内昆曲展演


    期间,与展览配套的“锦绣中华 丝韵江南”振兴传统工艺论坛,于当地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先蚕祠召开。本次论坛延续“锦绣中华”品牌活动惯例,结合当地特色资源,聚集多领域嘉宾参会,共同探讨传统织染绣与服饰文化发展,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学术性活动。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田辉、美术学院院长关立新线上参与其中,并作出精彩发言。周志军书记对学校基本情况、办学特色以及近年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工作进行了介绍,表示北服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时尚高校,立足新时代,彰显中国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希望今后继续与苏州盛泽及各方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原巡视员、国家非遗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锦绣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系列活动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淮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魁立,国家级非遗宋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等多位嘉宾做了主旨发言,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做了精彩的总结讲话。

    本次“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牵头“锦绣中华”品牌在长三角示范区的“在地探索”案例,亦是探索传统织染绣技艺与现代时尚生活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样本、新天地。并期以展为链,以展为媒,为传统文化提供新的实践方式和传承空间,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