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本科人才培养巡礼丨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筑梦服饰 匠心致远
  • 2024-12-09
  • 来源: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务处
  • 作者: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务处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

    北京服装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巩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践行“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全面开展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工作,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构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聚焦优势、强化特色,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学校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人才培养巡礼"专栏,交流分享各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举措、成效、特色与优势,推动本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01 以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人才培养根基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秉承学校“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办学特色,面向社会和产业需求,培养高层次创新设计人才。学院现设有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其中产品设计专业包括珠宝首饰设计、箱包鞋品设计、生活方式设计、虚拟时尚设计四个特色模块。产品设计专业在QS排名中位列第7,被评为A+专业,位列全国前2%。

    1 101.jpg

    学院定位


    02 以开放办学驱动创新人才培养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以服饰类时尚产品的设计为特色,多年来为国内服装服饰、时尚等相关产业培养了大量优秀设计人才。作为国内艺术设计类高等院校中唯一以“服饰”命名的二级学院,聚焦服饰时尚产业,坚持以艺为主,艺工融合,形成了独特教育特色和专业优势。

    2 212.jpg

    学院发展沿革


    03 以多元课程体系塑造广阔设计视野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秉承“为人民而设计”的理念,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设计。学院设定教育目标为:设计为提升产业价值和人民生活质量;培养思维力、实现力、整合力三大能力;遵循道德、美学、独创、情感四大设计标准。课程设置涵盖技术、商业、文化、用户、设计五方面,旨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尚设计精英。近三年,学院荣获北京市级教学团队、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称号,以及多项教学成果奖项,彰显了领先地位。

    3 322.jpg

    人才培养体系


    产品设计专业是2019年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产品设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运用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应对挑战;聚焦全球化和时尚文化,关注新技术与工艺传承,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植根中国文化、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一流产品设计专业。

    4 423.jpg

    产品设计专业模块


    工业设计专业是2020年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面向普通理工类学生招生。专业建设聚焦智能工业产品设计,深入研究AI和智能制造一体化、个性化与新零售、新技术和新物种创新等服饰领域发展技术,致力于培养整合型设计创新人才。

    5 524.jpg

    工业设计专业建设


    04 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实践育人能力

    整合资源  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构建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依托艺工融合优势,推动跨学科教学协作,建立对外合作智库。纵向设置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两大专业,产品设计专业下设珠宝首饰、鞋品、箱包、生活方式和虚拟时尚五大方向。横向布局设计理论、设计思维、人类工效学、新材料、色彩设计、手工艺再创新等研究中心,打造系统化知识体系,确保专业建设的前沿性与创新性。与迷奇、阿里云等企业联合开展设计工作营,携手韩国国民大学主办Citywalk国际工作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深度共享与创新实践。

    6 625.jpg

    与企业联合举办人工智能协同工作坊活动


    跨界融合  突破发展壁垒

    突破传统专业界限,精心打造四大课程群:设计学科通识课程夯实理论基础,核心设计专业技术课程强化专业能力,跨专业交叉企业实战课程对接产业需求,面向未来社会创新课程培养前瞻思维。依托国家级服装服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实践教学基地等优质资源,建设21间专业实验室,开设20余门特色实验课程,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打造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平台。

    7 726.jpg

    多学科交叉的服饰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产教协同  培育未来英才

    作为全国创新创业50强院校,学院与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深圳市迪桑娜皮具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建3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14个实验教学中心。2022—2023学年,组织533人次参与实地学习,同时引进企业设计总监指导创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8 827.jpg

    实习基地与合作机构情况


    服务国家  厚植家国情怀

    学院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项目,积极参与奥运会服装设计和神舟七号至神舟十号航天员舱内鞋的研发工作。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学院研发的射击鞋品和枪衣为运动员夺冠提供了有力支持,科研成果在奥运会上亮相并助力运动员勇夺金牌。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合作中,学院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新一代军备研发项目,涵盖携行系统、作战靴、作战服、作战头盔四个关键模块。在航天领域,学院还承担了神舟七号、九号、十号、十一号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的设计任务,展现了学院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此外,学院还开展了20余项可持续社会创新项目,深入贵州丹寨、甘肃东乡等地,通过设计扶贫促进当地发展。

    9 928.jpg

    研发射击鞋品助力运动员2024年巴黎奥运夺冠

    10 1002.jpg

    冬奥制服研发项目——配饰设计研发


    研学相承  相得益彰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实现学科资源和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利用服装服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学科平台,每年服务本科教学2000余人次。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创新项目建设,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近三年,学生获奖279人次,发表论文25篇,获得专利53项,参与科研项目29项。

    11 1103.jpg

    师生获奖部分情况


    学院积极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近五年教师完成1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其中4项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学院已完成自编和翻译教材10余部,获批校级优秀教材建设项目11项。

    12 1204.jpg

    项目名称一览


    05 以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教研能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教研能力突出,其中超过半数教师具备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包括8位教授、21位副教授以及多位行业领军人才,如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中国优秀皮具设计师等。在教师队伍中,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达28人,占比45%;40岁以下青年教师34人,占比53%。教师与行业密切联系,具有良好声誉,在行业协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06 以合作资源平台推动学术与产业共进

    学院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建立稳定联系,推动产教融合,科创融合;活跃于国内学术组织、行业协会,并担任发挥重要作用,将学界、业界资源引入学校,服务教学。

    15 1507.jpg

    与头部企业、学术组织、行业协会建立密切联系


    学院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标准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标准分会秘书处,推动发布设计团体标准,整合阿里云、小米、海尔、商飞等100多家企业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资源。

    16 1608.jpg

    参与多场协会活动


    学院主导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以中国为主席国的设计国际学术组织——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成功举办6届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及论坛活动;加入CUMULUS和ICo—D国际组织,并作为秘书处联络和推动国际化工作。

    主办国际会议、学术论坛和比赛活动

    20 2013.jpg

    学院教师受邀参加国际会议


    07 以学术成果检验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近五年来,学生在教师科研项目中参与度达到46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57人次,专业比赛获奖180人次。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中国(深圳)数字创意设计大赛、中国红星原创奖、DIA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等。在学术研究方面,学生在公开期刊发表论文20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1人次,创作和表演代表性作品达47人次。成果不仅体现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也彰显了学院教育质量和高水平教学成果。

    21 2114.jpg

    国际工作营2019西班牙之夏创意皮料设计

    22 2215.jpg

    学生作品亮相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

    23 2316.jpg

    部分优秀学生作品

    24 2417.jpg

    学生荣获韩国K-Design Award

    25 2518.jpg

    学生荣获IF设计奖

    26 2619.jpg

    在第十二届国际鞋款设计比赛中荣获金奖、铜奖

    获得国际奖项及专利


    未来,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将进一步聚焦时尚产业,围绕人类健康和福祉、可持续与社会创新、时尚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兼具本土文化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