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北京服装学院 :为多层次、多角度人才培育打造广阔空间
  • 2023-03-08
  • 来源:《中国纺织》杂志
  • 作者:《中国纺织》杂志
  • 编辑:宋冰滢 史东
  • 阅读次数:
  •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迎来开展行业教育奖励25周年。25年来,多名在纺织行业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师生获得奖励,为推动纺织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纺织》杂志开启“追光之路——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开展行业教育奖励25周年”系列报道,通过对获奖师生的采访,聆听他们畅谈教育改革的变化、获奖的体会、从教生涯的感悟以及对行业的期待。


    ——以下转载报道原文——

    “纺织之光基金会在推动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产业支持院校教育的创新举措和成功途径 ;同时,也为国家慈善事业和扶贫事业积极贡献力量。”北京服装学院院长贾荣林在谈起纺织之光基金会时深有感触地说。在北京服装学院师生心目中,“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激励着师生奋发向上,在纺织教育领域不断创新,培育成果。获奖人的事迹在学校具有示范性作用,获奖成果在教育教学提升和服务社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据贾荣林介绍,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与北京服装学院联系密切。“纺织之光”奖教金和奖学金自1997年在北服设立以来,累计奖励纺织、服装、染整、纤维材料、纺织机械等相关专业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340人、教师37人,奖励金额近 180万元。

    贾荣林在访谈中表达了对行业发展及纺织服装领域复合型人才的期望。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纺织行业进入了以科技为先导、人才为支撑的发展阶段,《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国纺织业目前大部分领域已基本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十四五”期间,科技、绿色、时尚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主题,在此背景下,行业对人才也提出了相应需求。从过去的具有实践能力、应用基础的人才,转向对具有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协同能力、和跨界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院校需要建设好支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从而提升学生在知识拓展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与优势产业相协同,整合全国优势产业、行业、企业资源,通过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的模式,在产业集群和关键技术聚集地建设产教融合培养基地,落实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任务。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推动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放引进行业优势资源,加强学科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引入行业和企业力量参与研究生培养,调动产业导师资源,提升师资能力。发挥产业优势,推动高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落地。在人才建设中,通过产学研结合、联合育人、奖赛的设置以及与设计服务的对接,为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人才培育打造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获奖教师 :获奖是荣誉,更是责任


    对教师来说,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不仅是一份荣誉,也是对职业生涯的肯定,更是一份责任。“纺织之光”教师奖设立的意义就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潜心教学和科研,助推纺织行业的蓬勃发展。在“纺织之光”的激励下,北京服装学院的教师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强化纺织人才培养的责任与自觉,为纺织产业提供更多设计服务,为纺织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是2008年“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得者。她在北京夏奥会和冬奥会期间,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形象设计项目,成为双奥设计师。她还设计完成了国家航天任务“神七”“神九”“神十一”“神十三”宇航员舱内工作服、睡袋包、地面保暖装置。设计 2022冬奥制服的时候,由于志愿者服装的设计方案修改时间特别紧急。那是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和学生们在各自的家里,通过微信联系,她说想法,学生用PS软件制作效果,改了很多稿都不是特理想,最终的定稿设计方案是学生因为紧张和劳累过度的操作失误,出现了错误的效果,让她看到了一个新的可能性,经过深化调整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生动有趣的形式,形成了事半功倍、少即是多的设计效果。

    2020年“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得者、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院长张秀芹认为,“纺织之光”教师奖设立的意义就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潜心教学和科研,助推纺织行业的蓬勃发展。她2011年调入北京服装学院工作,教的第一届学生是2011级的204班的《高分子物理》,在带他们毕业实习的时候,正好赶上教师节,学生们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册子,上面写满了与张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那时候张秀芹也很年轻,学生们私下都亲切地喊我“秀芹姐姐”。她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最核心是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科学自律自控地成长。这既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能最大程度释放学生的潜能。

    2016年“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得者、北京服装学院运动时尚创新研究院院长邹游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服装设计与制作项目的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百年庆祝大会服装设计项目总负责人,他把项目中对国家形象建设的设计经验,通过课堂或者视频讲述的方式,教授于许多热爱设计的青年学生们。希望他们能够在他的经验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2019年10月19日,作为国庆70周年活动筹办工作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这让他对设计尤其是服装设计在国家形象和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作为2021年“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得者,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从2019年开始,带领师生团队为北京冬奥国家队设计“战衣”。师生团队在疫情期间克服重重困难,走遍全国10个国家运动基地,完成全部22支运动队400余名运动员3D体型测量,攻克“快、护、暖、美”四个关键技术,实现竞速类项目服装、防护材料及装备、耐低温保障材料与服装、技巧类项目服装4类产品创新,实现9支国家队“战衣”的个性化和科学化定制,全面协助提升我国冬季项目国家队参赛水平。


    获奖学生 :“纺织之光”就像是指引未来的星星之火

    对学生而言,获得“纺织之光”奖学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对自身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充分肯定。纺织之光奖学金获得者是北服优秀纺织服装学子的代表,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当今纺织服装行业的中坚力量,甚至是业界的引领者。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院的龚子丹2011年在校期间,获得“纺织之光”奖学金。她回想起“纺织之光”,感觉就像是少年懵懂时指引未来的星星之火。龚子丹认为纺织之光基金会设立的教育奖项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纺织服装人才,肯定他们的专业能力,坚定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步伐,从而推动纺织服装领域的不断发展。

    2014年获得学生奖的利诗宁非常喜欢服装设计,又非常热爱户外运动,所以报考了北京服装学院第一届运动服装设计专业。回想起当初,利诗宁说,他们的年度结课服装走秀、毕业设计走秀都是北京服装学院的第一次,虽然有压力,有挑战,但也非常骄傲自豪,非常想做好。作为专业组织者之一,利诗宁拿出极大的热情,在专业负责老师帮助下,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努力下,非常圆满地完成了这些挑战。

    2009年,吕思晨在大四时,因为成绩优秀,获得学生奖,并于当年在人民大会堂代表获奖学生进行了发言。说到这次获奖,吕思晨发自内心的感激,“因为这次演讲发言,我的老领导徐文英(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对我给予了很大肯定。后来因为表现出色,经学校推荐,有机会来到筹备中的中国长丝织造协会面试并留下工作,特别感谢‘纺织之光’给我提供的宝贵机会和机遇。”

    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06级服装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吕晔2008年获得学生奖,她表示,获得学生奖给了她更多的参加比赛与开阔眼界的机会,是“纺织之光”不断支持新一代纺织人,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中国纺联和各相关专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中发起为东华大学募捐的倡议,北京服装学院2004级轻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王娇娜对此印象深刻。各相关单位在倡议发出的第二天就积极响应,与东华大学共同筑起生命防线,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齐心抗疫、共克时艰。王娇娜表示,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作为纺织人为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初心,要勇担振兴纺织行业的伟大使命。“章服之美博大精深,纺织领域大有可为!让我们一起努力,纺出辉煌,织就精彩,为纺织行业更高层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