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转为艺术院校,2020年明确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活态传承!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举行汉服AIGC设计平台发布暨汉服秀
- 2025-05-09
- 来源:研究生院
- 作者:研究生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5月9日,全球未来设计大会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举行,会议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政府指导,北京服装学院、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承办。大会同期举行了“汉服AIGC设计平台暨汉服秀”。
全球未来设计大会
汉服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服饰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集合性称谓,承载着中华服饰文明活态传承的基因密码,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蕴。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平台快速崛起。但其数据抓取机制难以有效解码传统服饰的文化基因图谱,生成式算法输出的形制混杂与纹饰僭越,对中华服饰文明的原真性传承构成系统性冲击,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汉服设计失序现象。在数字人文框架下建构汉服设计伦理规范,已成为调和智能算法与传统服饰文化原生性矛盾的必由路径。
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在北京服装学院先期研发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推出“汉服AIGC设计平台”,不但建立了历史形制数据库与设计语言语义图谱的数据库,同时还训练了八大现代设计风格,可以和古代风格以权重的形式开展 “新中式”风格设计,有效规避了算法训练中因数据污染导致的符号异化,是对文化基因谱系的技术性守护。
汉服秀展演
项目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主任兰翠芹教授指出,汉服AIGC设计平台构建了人机协同的创造性边界,将传统工艺中“造物有则”的匠作伦理转化为算法约束条件,确保生成式设计始终锚定在中华服饰美学的价值坐标之内,重塑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范式,使人工智能从技术工具升维为文明对话的媒介,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场域中维系汉服文化基因的完整性与演进活力,推动新时代的汉服产业从“数字复刻”转向“活态传承”。兰翠芹教授强调,开发汉服AIGC设计平台,主要是针对目前社会上通用大模型带来的汉服设计失序现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该平台目前已获批发明专利。
相关新闻
重要通知
- 关于2024年申请增设新专业的公示
24-08-25 - 关于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通知
24-04-02 - 北京服装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3-12-29
北服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