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丝绸之路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招生简章
  • 2024-06-07
  • 来源:美术学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
  • 作者:美术学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微信图片_20240607144810.png


    项目实施背景及特点

    《丝绸之路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符合党的二十大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及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专注于丝绸之路文化在服饰领域的传承与创新。项目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通过深入挖掘丝绸之路服饰的传统精髓,并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和技术,为丝绸之路文化的现代表达与国际交流注入新活力,从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文化的深度交融。

    根据项目特点,培训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设计和专业考察三大部分,为学员详细阐述丝绸之路服饰文化、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应用元素,指导学员对丝绸之路元素进行服饰创新设计,根据创新设计的方法和规律,结合适当的形式与工艺,锤炼设计方案,实现设计作品落地,最终形成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和设计实践一体化的科学培训体系。


    培训项目主体简介

    国家艺术基金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项目主体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创建于1959年2月,作为国内首所融合服装工程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高等院校,长期以来致力于现代生活设计教育的研究,同时在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服饰文化方面不懈努力。学校通过实施以“中国传统文化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为引领,结合本科至博士的多层次学位教育体系,开创了一种注重实践研究的传统工艺教学新模式,实现了艺术教育、工程教育与管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及民族服饰文化的传统韵味与现代设计思维的深度融合,强化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并重。

    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达到7345人,其中本科生6081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1264名,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修复、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此外,学院拥有众多国家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及北京市重点学科,为纺织服装行业、时尚界及文化创意产业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截至目前,学院的9个本科专业已被列入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6个专业荣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可。


    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

    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南》和《项目申报协议书》的相关规定,培训周期定为 2024年9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培训总时长共180天,其中,集中授课52天。

    具体培训安排为:

    2024年9月3日举行开班仪式

    2024年9月3日-2024年10月7日于北京服装学院,进行理论授课及设计创作

    2024年10月8日-2024年10月19日于陕西西安、甘肃敦煌等丝路沿线石窟寺、博物馆进行专业考察及授课

    2024年10月20日-2024年10月24日于北京服装学院,进行设计创作

    2025年3月于北京服装学院,进行设计作品展及结项汇报会

    (二)培训地点

    ● 集中授课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街甲2号 北京服装学院

    ● 项目交流、采风、创作等艺术实践地点:北京、陕西、甘肃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丝绸之路艺术概论》《衢地苍穹:敦煌与西域的星宿崇拜图像》《中古时期中国与古希腊罗马物质文化交流》《唐代服饰史文献举要》《丝绸之路石窟艺术》《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与设计应用》《新丝路上的传承与创新》等。

    (四)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主要针对学员课业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具体标准(以百分计):出勤占20%;阶段创作(论文、草图、方案、展示等)占30%;最终完成创作占30%;作品展示占20%。经评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五)师资力量

    师资团队简介:

    ● 项目负责人:刘元风教授

    ● 项目联络人:崔岩老师

    ● 主要培训教师(按照姓氏拼音排名)

    柴剑虹

    中华书局编审,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干事,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吐鲁番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董瑞侠

    北京服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曾获首都高校庆祝建党90周年优秀宣讲员一等奖、北京服装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贺阳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原馆长。北京服装学院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北京博物馆学非遗(工艺美术)专委会主任。

    黄正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隋唐宋辽金元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主要为唐史和敦煌学。1998年被选为中国唐史学会理事,2005年为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2010年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

    贾京生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印染实验室主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库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艺术类新专业网络评审专家等。

    李当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6年受国家教委(现教育部)派遣赴日本留学,曾任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艺术学分委员会主席、美院院长、美院党委书记等职。研究方向为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李静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先后攻读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主要从事佛教物质文化研究(含佛教考古学与美术史学),关于中国古代佛教图像及其反映的思想信仰,以及中古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探索取得长足进展。

    李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服饰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服饰协会理事,中国流行色拼布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校设计联盟学术召集人,中国电影美术学会服装造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时装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时装艺术国际同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元风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9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马强

    现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1981年始在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壁画临摹和美术创作工作。198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古美术品保存修复专业硕士学位。

    孟嗣徽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馆员、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建设顾问与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艺术史学和博物馆学方面的研究。

    苗利辉

    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馆员,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获“文旅部优秀专家”称号。担任新疆龟兹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所长,为研究所学术带头人。

    严勇

    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宫廷历史部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故宮博物院宫廷服饰织绣研究所所长、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博物馆协会保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和东华大学博物馆等高校博物馆的专家委员会委员。

    赵声良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党委书记、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合作主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朱玉麒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地方志学会地方志研究分会副会长等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文献史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西域文史》主编。

    (六)培训成果

    学员优秀作品将于2025年3月上旬在北京服装学院进设计作品展和结项汇报会。

    (七)学员管理

    参训学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项目主体即时解除其参训资格,该学员不予结业,不发放结业证书:

    (1)培训期间发表违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有损党和国家形象及其他有关意识形态方面问题的言论的;

    (2)严重违反项目主体制定的管理制度,经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

    (3)无故旷课1次,或出勤天数不足培训总时长90%的;

    (4)中期或结业考试、考核成绩不合格的;

    (5)其他不予结业的情形。


    培训对象

    (一)学员遴选

    学员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德才兼备,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学员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45周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优先录取:

    (1)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且成果较为突出的;

    (2)取得本专业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的;

    (3)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连续从事本行业工作满10年以上,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

    招生范围包括:本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热爱丝绸之路文化及传统艺术、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有志于丝绸之路服饰创新设计的院校师生、设计师、工艺师、非遗传承人等。

    报名条件:能保证培训期间脱产学习。

    备注:针对有较大发展潜力但不满足上述条件的特殊人才,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审批同意后,可适当放宽遴选标准。对于已参加过同类项目的学员不再录取。

    (二)录取方式

    报名截止后,由专家组进行评选,择优录取。培训人员名单确定后,会通过电话、邮件方式通知入选学员。


    报名事项

    (一)报名时间

    2024年6月7日- 2024年7月5日

    (二)报名方式

    1.纸质材料:

    (1)《丝绸之路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报名表一式两份(见附件1:《学员简历表》);

    (2)本人简历、学历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本人设计作品图片8-10张;

    (4)本人作品获奖证书及相关业绩材料复印件一份;

    (5)业内专家推荐信一份。

    纸质材料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街甲2号 北京服装学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

    邮编:100029

    收件人:崔岩老师

    手机:13811610896

    座机:010-64288116

    截至日期之前必须统一以EMS寄送报名材料(寄出时间以当地邮戳时间为准)。

    2.电子材料:

    以上材料电子稿的压缩包发送到邮箱,邮件名称和压缩文件均以“姓名+单位+丝绸之路服饰培养”命名。咨询及材料报送邮箱:13811610896@163.com

    (三)报到方式

    报到时间:

    2024年9月2日(早8:00-晚18:00)

    报到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街甲2号 北京服装学院


    其他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培训费用

    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参加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往返培训地点一次交通费、培训期间的食宿、学习费用均由项目主体承担。关于交通费报销请参见附件2《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

    (二)联系方式

    ● 报名工作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崔岩老师

    ● 手机: 13811610896

    ● 座机:010-64288116

    ● 邮箱: 13811610896@163.com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街甲2号 北京服装学院

    ● 邮编:100029

    ● 咨询及材料报送邮箱:13811610896@163.com


    说明

    学员在校集中培训期间的管理严格按照北京服装学院制定的学员管理制度执行。同时,学员将与培训责任单位签订培训期间管理协议。在培训期间个人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医疗责任自负。主办单位对参展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权;凡送作品参评、参展学员,应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北京服装学院《丝绸之路服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组所有。

    微信图片_202406071456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