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纺织服装理工院校变更为艺术院校,2020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民族服饰博物馆获北京市首批列入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计划
- 2022-10-31
- 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 作者:民族服饰博物馆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10月28日下午,由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委、市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北京市在博物馆率先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动员部署会在首都博物馆召开。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游钧,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主任钟百利,市文物局副局长向德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景晓,以及来自全市首批列入打造计划的31家博物馆负责人参会。我校党委书记周志军、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田辉等一行5人应邀出席大会。
会议现场
会上,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德春宣布全市首批列入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计划的31家博物馆名单。我校民族服饰博物馆获批北京市首批列入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计划,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一起,作为3家博物馆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打造基地工作正式启动。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主任钟百利与我校党委书记周志军签署合作协议
协议签署后,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游钧发表总结讲话。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明确打造教育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要准确把握打造教育实践基地的工作重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博物馆之城建设也有它自身的目标和任务,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打造精品。要科学合理布局,构建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矩阵;要精心规划设计,让观众直接感受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明基因;要提升宣教实效,增强宣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制定参观方案,广泛吸引各族干部群众参观学习,把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加强学术研究,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民族服饰博物馆
下一步,民族服饰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按照会议以及学校要求,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切实担当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荣使命。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培育提升具体工作,重点在展陈内容、解说员培训、线路设计等方面,区分适应在校学生、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群体,打造“套餐”式模式,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发挥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用,增进各族群众对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以实际行动和实在效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