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美育公开课|“穿中国衣,画中国画”主题活动之“戎华兼采”灵动呈现
  • 2023-04-27
  • 来源:美术学院
  • 作者:美术学院
  • 编辑:宋冰滢 董雨浓
  • 阅读次数:
  • 惠风和畅日,休褉雅集时。4月26日下午,由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主办、民族服饰博物馆协办的“美育公开课”国风系列——“穿中国衣,画中国画”主题活动第二场“戎华兼采”,在芍药居校区图书馆举办。以我校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主的十几名师生,以及国家画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创作者们参加此次主题美育活动。他们用不同的笔法诠释中国画的微雅深邃。水墨灵动,工笔端取;颜彩五般,素影潇湘。中国传统服饰的美好风貌跃然纸上。

    写生对象的人物原型是生活于北魏平城时期的司马金龙夫妇,其服饰由张沐旸等六名研究生基于“中国古代服装复原研究与实践”课程制作。男子头戴鲜卑垂裙毡帽,足穿阴卯木屐,外著绯纱单衣;女子梳十字髻,妆以额黄,上穿紫绞缬长褶衣,下著八破间色裙,足下穿靴。司马金龙是东晋宗室后裔,其妻钦文姬辰则出身鲜卑贵族。在彼时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下,二人的服饰分别体现了汉晋着装的雅致与鲜卑着装的质朴,展现了北魏平城时代胡汉并行、戎华兼采的服饰特色。


    20230427_164604_001.jpg

    司马金龙夫妇服饰复原


    笔游时间之河,画绘历史风貌。中国画专业方向负责人申卉芪教授说,写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通过写生,既能锤炼绘画技巧,提高塑造能力;又能感受和体会生活中的美。中国画系主任贾宝锋副教授说,以前看古代人物绘画作品,感觉服装离我们很遥远。但这次写生服饰复原实物,画出来不正是古画中的人物吗?服饰设计师通过古代绘画来推导服饰研究,画家写生身着古代服饰的人物形象,又将人物重置于作品之中,正反回扣,里外呼应,非常有意义。这次活动体现了传统服饰之美,又通过绘画留住美、展现美,服装之美与绘画之美相互呼应,置身其中,参与其中,被灵动的美深深感动。


    服装之美与绘画之美相呼应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依托学校在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及服装史论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不断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尝试构建多元立体的美育培养模式,着力探索美育实践新路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美育公开课”使更多师生参与到美育事业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北服人的智慧与才华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