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知•行 | 艺术赋能乡村科技农业,课程思政示范课《环艺创新工作营》建造平谷区峪口镇第二届大地艺术节
  • 2024-04-19
  •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

    春风浩荡,江山壮丽

    北京服装学院师生

    将专业理论与调查研究相融合

    把根深扎在中华大地上

    深扎在民族土壤中

    打造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锚定方向,步履不息

    敞开胸襟,融入人民

    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

    那里有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

    唯如此

    学术之树方可枝繁叶茂

    灵感之泉方能奔流不息

    迎着风,向着光

    尝之者识,履之者知

    这是北服人对时代的回答


    4月19日上午,平谷区峪口镇第二届大地艺术节开幕式举办,这是继第一届大地艺术节成功举办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峪口镇政府进一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的精品乡村文旅项目。

    环境设计系《环艺创新工作营》课程李政、张乐、赵冠男、金岩、陈望五位教师,与峪口镇东樊各庄村干部进行深入交流,明确目标,发挥教育部样板党支部的先锋作用和 “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实力,以“乡村振兴”为课题主线,发挥北服特色及美育优势,以劳润徳、以劳育美、立德树人。在大地艺术节这样一场创意集中迸发的集体活动中,训练学生们艺术创新思维的同时,强调落地性及动手实施的能力。五位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真题真做真实践,让专业创新教育与思政、美育、劳育紧密结合。培养具有未来实践力、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

    东樊各庄村以科技农业为特色的生态种植、博士农场等特色自然风光,是艺术装置与大地发生联系的首选之地,是艺术作品的优秀载体。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和“艺术赋能科技农业”等理念下,运用艺术推广农业产品的影响力,扩大文旅传播,提升文旅价值。

    五位教师自2023年9月始,带领60多名本科生调研、踏勘。以真实的落地项目作为标准,反复验证设计。经过校内审稿、镇政府汇报、落地选址、工艺实施细则模拟等诸多工作,在今年4月12日入场,从搭建到完工用时7天,每个设计小组分工明确、工作有序、考虑问题严谨,大大缩短建造时间和建造成本,为整个大地艺术节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次大地艺术节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也获得了镇政府和村集体的高度评价。

    本次大地艺术节的设计作品注重持久性,设计小组在教师带领下采用高强度的室外材料用作设计材料,让设计放得住、放得久。11件作品在峪口龙源森林公园绽放异彩。

    12.jpg

    大地艺术节作品


    本次大地艺术节吸引北京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采访报道,为东樊各庄的科技农业赋能贡献力量。

    这次大地艺术节是一次全新的、系统化的乡村振兴发展实践,让峪口镇成功出圈,成为今年平谷区桃花节期间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北京服装学院联合峪口镇,在“政府主导、高校献智、艺术驱动、社会协同”架构基础之上,深入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唤醒自信自强的内在力量。活动也是北京服装学院坚持“党旗红引领时尚红”特色党建育人模式,将艺术引入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可喜成果。


    第二届大地艺术节作品展示

    第一组

    作品名称: 镜桃

    13.jpg


    设计说明:

    大桃是平谷区最具标识性、最具符号化的特质性产品,平谷大桃个大、色艳、甜度高,远近闻名。月亮湖畔的装置《镜桃》采用平谷大桃的形象,搭配镭射外饰面反射天光与绿地,独特的风动板形成像素阵列,为装置披上科技农业的鲜明特征,让游客感受科技给农业、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二组

    作品名称:  光之声


    设计说明:

    “光之声”是色调、饱和度和光线的组合。将声音与建筑结合,观众通过颜色、形状、声音和振动的叠加体验梦幻般的现实。参观者还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视角来发现独一无二的音乐——单独的光谱。通过彩色方片的形式,用不同的高度和距离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个个明亮温暖的作品,舒缓人的心情,为观者带来一丝宁静。


    第三组

    作品名称: “桃”梦空间

    16_副本.jpg


    设计说明:

    桃:也喻为“逃”,象征逃离城市的压力。钢结构意为束缚人们的框架。框架附上以平谷四大桃作为色彩基调的阳光板,其投射出柔和阴影,营造清透感。整体错综复杂,前后错落的结构,体现城市与人群交织,缓解压力,冲破束缚。


    第四组

    作品名称: 第六空间


    设计说明:

    听山上的风,看山谷的景,遇山下的人。《第六空间》即是第六感——直觉。循规蹈矩的路途、司空见惯的术语通通丢到脑后,感受内心,跟随直觉前进。作品以荷兰风格派蒙特里安的设计作品为灵感,形成强烈色彩浓度的休憩空间,周围环境的景色和设计作品巧妙融合,在空间中营造画中景色,给游人带来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享受。


    第五组

    作品名称: 镜花水月

    20.jpg


    设计说明:

    此装置通过艺术的形式为城市增添美感和文化气息,考虑到其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把装置设置在月牙湖中,将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和谐。设计应具有可持续性,符合环保理念。所以选取了环保材料,保护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和寓意。它象征着吉祥、团圆和希望。这个装置也包含着我们对平谷、对北京的美好期盼。


    第六组

    作品名称: 风奏·光舞

    21.jpg


    设计说明:

    风,如诗般的乐师,轻轻拨弄着无形的琴弦,流淌出悠扬的旋律,在空灵的乐章中,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流转。光影,则似梦境中的舞者,随着风的节奏翩翩起舞,她们在虚空中交错、缠绵,时而明亮如炽热的阳光,时而朦胧似月下的轻纱,将整个世界画为一幅流动的画卷。


    第七组

    作品名称: 许愿树


    设计说明:

    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大家所废弃的家具和门窗,转化为具有美学价值和创意性的艺术作品。老旧家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它们承载着时间的痕迹,是过去时代的见证,也能反映当地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层钢管搭建的框架结构和带有年代感的破败窗框相结合,体现了生活的世代更迭,也是对将来的无限想象和愿景。


    第八组

    作品名称: 春叶原野

    24.jpg


    设计说明:

    本装置以当地特色紫叶香椿为灵感,打造还原当地乡村风情的落地装置,地点位于平谷区峪口镇。装置所营造的尺度空间较大,足以让人在其中穿梭,感受当地特色作物带来的魅力。主要材质为钢管和尼龙绳,通过钢管弯折成不同的曲度形成骨架,使主干和叶片在三维空间中灵活展示,再以不同颜色的尼龙绳在骨架上进行缠绕,实现渐变效果。这考验了同学们对于选材的针对性以及对于工艺的了解程度和完成度。确保装置能够经受住当地气候条件,并且长期耐用。希望可以通过这个装置突出本土特色,同时宣传当地特色,为村庄带来良好效益,展现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不仅为当地乡村旅游带来新的亮点,也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人们在其间漫步时,感受特色紫叶香椿带来的美妙色彩,领略当地乡村风情,增强对于当地特色产业的认知和理解。


    第九组

    作品名称: 风花舞


    设计说明:

    作品以鸡冠花为设计核心,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将红色纱布塑造成鸡冠花的形状。设计旨在捕捉鸡冠花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通过飘逸的红色纱布呈现一场视觉盛宴。鸡冠花,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形状,象征着生命的热情和活力。红色纱布的轻盈和飘逸感,则如同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带来自然的和谐与美感。


    第十组

    作品名称: 草帽歌

    278.jpg


    设计说明:

    《草帽歌》设计选取草帽意向,意在歌颂与赞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两端翘起的设计鼓励人们与装置进行穿行互动,内部空间可停留休憩,置身于空间中,让人褪去一身疲惫,聆听自然之声。


    第十一组

    作品名称:空间蔓延


    设计说明:

    作品将光与空间媒介融合,设计出围合的空间来限制观者的行动,加以彩色阳光板随着太阳东升西落的变化,创造出多元动线。观者会看到一个个模糊的光盒悬浮在空间之中,随着视线的移动,由装置底部反射出的光的纹理逐渐清晰,有限的空间通过光的反射无限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