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转为艺术院校,2020年明确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喜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荣获“第九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 2023-12-05
- 来源:党委统战部、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作者:党委统战部、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12月5日,第九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全面总结五年来首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138个先进集体和26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奖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每五年评选表彰一次。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荣获“第九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徐桂枝参加表彰大会。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徐桂枝领取奖牌
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并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层面,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并取得丰硕成果。
2016年以来,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作为北京服装学院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教的重要承载单位,先后派出多名骨干教师承担《服装结构设计》《服饰图案》《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等课程教学任务,并为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新建服装专业进行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的规划与筹备。
2017年,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组建专业团队,克服高海拔等困难,深度开展对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援合作。先后派遣援藏师生二十多人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援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针对具体需求,结合藏民族文化特色,团队设计并编写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人才培养大纲、教学讲义以及四本符合藏族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全力协助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2018年,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共同深入西藏地区考察传统服饰,带领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西藏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成功举办“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既是对中华优秀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尝试与实践。
2019至2020年,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两度深入藏区东部,行程2800余公里,采集各类纪实图片及影像资料,对藏传佛教服饰、苯教与苯教服饰、民俗服饰开展深入研究与系统整理,为研究藏族服饰文化提供重要理论参照。
2019年,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参与主办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参观考察、研讨交流,深度挖掘蒙古族刺绣的传统文化内涵。建立“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中心”,帮助蒙古族刺绣在人才培训、产品研发、创意设计、文化内涵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推动蒙古族刺绣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2020年,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师团队服务北京市东城区对口西藏拉萨市当雄县扶贫援建项目。结合扶贫点彩渠塘村村民手工艺技能,协助扶贫点村委会起草村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完成合作社生产车间筹建计划,注册成立以轻家居产品为主的“牧厂”品牌,协助完成产品企划方案,并设计羊毛、牦牛绒家居产品、服饰产品百余款,使村民基本达到自主进行产品加工生产的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2022年,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组建学术团队承担“和田市民族特色服装创意设计”研究任务,立足新疆和田绿洲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和发展实际开展工作。研究团队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和田纺织服装的相关研究、设计创新、展览展示等各项任务,形成“艾特莱斯绸传统服饰研究与设计创新”“和田地区传统图案纹样研究与设计创新”“和田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三项学术成果并正式出版,对和田当地产业行业、学术研究、和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项目组部分师生代表
红色基因是北服人鲜明的精神气质,家国情怀贯穿着北服人的价值体系。在“党旗红引领时尚红”特色党建模式下,北京服装学院师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设计”,充分发挥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传播力优势,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视野,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愿景。脚上沾着泥土,心中装着民情。北服师生锚定方向、步履不息,将持续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谱新篇。
相关新闻
重要通知
- 关于2024年申请增设新专业的公示
24-08-25 - 关于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通知
24-04-02 - 北京服装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3-12-29
北服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