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通识教育 助力成长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新开公选课推介!
  • 2025-03-01
  • 来源:教务处
  • 作者:教务处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新学期新气象

    为给北服学子带来更

    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拓宽知识边界

    提升综合素养

    新一波公选课如期而至

    快来一起感受课程的魅力吧


    智能材料设计创新与应用

    学分:1.5  学时:24

    问:本课程对专业背景有要求吗?

    答:课程对学生专业背景要求低,只要对设计实践感兴趣即可选修。

    问:本课程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课程以实践为主,大部分实验和项目可以在教室内完成,所需的智能材料将由任课教师统一提供。

    问:在课程结束后能获得哪些具体的成果?

    答: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基于智能材料的小型功能性设计作品。

    授课教师简介

    003.jpg

    李盈,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以及智能材料设计,曾任职美国Kohler开发设计部产品设计师。作品曾参加米兰设计周展、包豪斯设计展、柏林DMY设计展等国际性展览。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关注与课程相关的科技发展新动向、新知识和新技术,将科研项目融入到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智时尚设计系统

    学分:1.5  学时:24

    问:课程最终作业是什么?

    答:课程最终作业是一个小组项目,小组成员将一起重构一个传统时尚设计体系,需要结合课程中学到的数智技术和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一个创新性优化方案,并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展示,接受专家评审和反馈。

    问:从这门课上我可以学到什么?

    答:你将学到时尚4.0背景下的核心概念和最新趋势,包括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来优化传统时尚设计体系。除此之外,你还会提高跨学科协作能力,掌握如何从系统化思维角度解决设计中的复杂问题。

    问:如果我不懂设计,可以学习这门课吗?

    答:当然可以。这门课专为不同专业背景学生设计,即使没有设计基础,也能通过学习技术操作和案例分析,了解数智化时尚设计基本方法。小组合作中,学科特长也会为团队项目增添价值。

    授课教师简介

    004.jpg

    魏勤文,文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访问学者。设计作品曾获RCA可持续设计奖项、英国染匠色彩设计大赛银奖和美国AOF时尚设计大赛金奖,曾作为中国区研究员参与了英国伦敦时装学院可持续时尚研究中心(CSF)“The Sustainable Fashion Glossary”编撰项目,设计作品曾参展中国设计大展、中国国际时装周、威尼斯元宇宙双年展等。


    社交媒体营销经典案例解读

    学分:1  学时:16

    问: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哪些社交媒体平台的营销案例?

    答: 本课程将覆盖多个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营销案例,包括但不限于Facebook、Instagram、Twitter、抖音、快手、小红书、淘宝等。课程会分析平台上的成功案例,探讨它们是如何吸引用户、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促进销售的。

    问: 课程中是否会教授如何分析社交媒体营销案例的成功因素?

    答: 本课程会教授如何分析社交媒体营销案例的成功因素,通过案例研究来探讨成功的营销活动背后的策略、创意和执行细节,包括了解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社交媒体平台、内容创作、互动策略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来优化营销活动。

    问:课程中是否有机会实际操作社交媒体营销活动?

    答:课程中会使用营销虚拟仿真平台,大家可以在平台上模拟真实的社交媒体营销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尝试不同策略和方法,比如创建广告、管理社交媒体账户、分析数据和优化活动。实践操作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社交媒体营销各个方面,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授课教师简介

    005.jpg

    张琛,时尚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时尚营销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专注于时尚消费与社会发展研究。在《艺术设计研究》《出版发行研究》《当代传播》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涵盖时尚传播、网络视听媒体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北京社科基金(青年)在内的多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利用数据分析与建模连续为《中国智库成果蓝皮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蓝皮书》提供多篇专题研究报告。


    设计艺术经典文献选读

    学分:1.5  学时:24

    问: 这门课主要想让学生学到什么?

    答: 这门课主要想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设计艺术的经典文献,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设计问题。它会帮助同学们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大家能够独立地对经典文献提出见解,并且用新的视角去解读设计作品。同时,课程还会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和创新意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在设计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 这门课难吗?

    答: 这门课主要是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和参与讨论来学习,所以只要愿意去阅读和思考,就能很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老师也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视觉图表和小组讨论,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而且,课程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自身观点,只要积极参与,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授课教师简介

    006.jpg

    赵静,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负责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负责人。目前从事现代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等相关课程教学,致力于现当代时尚设计与流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包含C刊在内的文章数十篇,并出版专著若干部。


    雕塑艺术审美赏析

    学分:1  学时:16

    问:本门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古代雕塑、中世纪雕塑、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现代雕塑等;(2)雕塑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具象雕塑、抽象雕塑、浮雕等;(3)不同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石材、金属、木材、陶瓷等;(4)经典雕塑作品赏析:《大卫》《思想者》《自由女神像》等;(5)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精神。

    问:当代雕塑艺术审美的作用是什么?

    答:当代雕塑审美在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通过创新形式和材质表达多元化的思想与情感,反映当代社会的价值观与审美趋势。其次,当代雕塑突破传统功能限制,融入公共空间,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环境,还增强了人与空间的互动性,提升公众审美素养。此外,当代雕塑常结合科技、装置艺术等新媒介,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激发观众思考与共鸣;它还具有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传递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因此,当代雕塑审美在丰富艺术表达、提升社会文化品位和促进公众审美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授课教师简介

    007.jpg

    刘政,美术学院教师,雕塑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本硕博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作品连续入选第十一届至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作品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银奖及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铜奖。作品先后入选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获得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艺术类立项、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一般)项目立项。


    水彩画技法

    学分:2  学时:32

    问:什么是水彩画?

    答:水彩画是一种使用水调和透明颜料进行绘画的艺术形式,具有透明、轻快、滋润、流畅等特点,有通透的视觉效果‌。水彩画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用于油画、壁画或铜版画的成稿底稿;技法多样,包括干画法、湿画法和干湿并用画法等;材料工具主要包括水彩颜料、水彩纸、画笔和调色盘。水彩画在肖像画和风景绘画中广泛应用,涵盖漫画、动画、商业插图、自然景观、人物艺术、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问:选修水彩画的一般用具有哪些?

    ‌答:用具主要有:(1)洗笔器皿‌:清洗画笔,可以用碗、杯子或瓶子代替;(2)吸水海绵‌:吸取洗笔后的水分,可以用抹布或纸巾代替;(3)纸巾‌:吸取画纸上的多余水分和擦干画笔,可以用干净的布或毛巾代替;(4)喷壶‌:向画纸上喷洒定画液,可以用小瓶子或其他容器代替;(5)留白胶‌:留出画面中需要空白部分的工具,可以用胶带或刀片代替;(6)定画液‌:保护画面和增加画面耐久性,可以用喷壶喷洒定画液代替‌。

    问:请推荐一些工具品牌。

    ‌答:(1)画笔‌:推荐品牌包括云月笔庄、笔意轩、秋宏斋、农耕笔庄等;国外品牌有达芬奇、黑天鹅、韩国华虹等‌。(2)颜料‌: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品牌,如伦勃朗、梵高、美捷乐等;高级品牌有荷尔拜因、美丽蓝、史明克等‌。(3)画纸‌:推荐品牌有宝虹、阿诗等;纸张类型可以选择细纹、中粗纹和粗纹,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授课教师简介

    008.jpg

    高海军,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得北京服装学院十佳教师荣誉称号。多次策划执行国内国际美术大展,在中国当代坦培拉绘画领域有重要的艺术成果和学术影响力。绘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鄂尔多斯美术馆等国内重要美术馆馆藏。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学分:2  学时:32

    问:本课程有何特色?

    答:课程以电影化的视听思维理解古典诗词,使学生形象化的感知诗词意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与诗人的精神诉求产生共鸣。

    问:古诗词对于现代人有何不可或缺性?

    答:(1)情感表达与共鸣‌:古诗词是古代文人情感的真实表达,现代人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找到情感上的共鸣。(2) 提升美的感受力‌: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示了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通过欣赏古诗词,现代人可以提升对美的感受力,发现生活中更多深刻的美。(3) 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传承古诗词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维护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授课教师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301222055.jpg

    冯帆,时尚传播学院副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参与多部影视作品拍摄工作,担任吴京电影《战狼》Storyboard分镜头设计、绘制师,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特效微缩模型制作与拍摄,华谊兄弟公司大型电视剧《唐山大地震》特效总监;担任电影《骡子、驴子和马》编剧、导演,该片入围第53届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第10届印度浦那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四届基辅电影节,受邀参加北京樱花时尚影展,并作为影展开幕影片;担任电影《糖炒栗子》编剧、导演,电影《牛角尖》的编剧;受邀参加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走红毯仪式。


    暑期国际创新工作营

    学分:2  学时:32

    问:本门选修课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涵盖跨文化团队建设、创意工作坊、案例分析与项目实践等丰富内容。课程特色在于高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将分组与国际学生合作,结合特定主题开展创意工作坊及讲座、爱丁堡相关重要博物馆及画廊工作室深度走访及参观,通过头脑风暴、小组实践、成果展示等环节,激发创新思维;课程以小组展览或展演方式结项汇报。

    问:本课程能使学生收获什么?

    答:本课程为北京服装学院与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联合开展的暑期国际工作营,本期主题为“创意演变:当代视觉艺术方法与创新”。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创意实践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与挑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以爱丁堡大学为基点,了解英国视觉艺术实践的概念及多态模式,深化合作意识、拓宽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及竞争力。本期国际工作营将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展开,将产生签证、交通以及外方校方项目费等相关费用(学生自理),顺利结项成员将获得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相关课程结项证书。

    授课教师简介

    010.jpg

    何逸飞,美术学院助理教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哲学博士,英国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于英国多所高校(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和南安普顿大学)有教学经历。研究方向为材料实践类创新方法、艺术类创新实践及研究范式等。相关创作实践涉及绘画、录像和装置艺术等,并于中西多国展出。个人研究类艺术项目入围参评第十四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合唱团”公共项目(2017)。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学分:1.5  学时:24

    问: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课程对于非体育专业学生有用吗?

    答:本课程不仅适用于运动员,也适合所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课程中讲授的损伤预防和康复知识有助于任何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无论是日常锻炼还是竞技体育,都能从中受益。

    问:课程是否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答:课程设计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包括损伤急救、止血、包扎等实际操作演练。学生将有机会实践所学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授课教师简介

    011.jpg

    李硕,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持有执业医师证书、康复治疗师证书、高级营养师证书,对运动损伤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第二作者SCI文章2篇、核心期刊2篇。参与科学技术部、国家体育总局基础业务费课题共6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细胞生理生化、运动员的生物机能监控及运动损伤与恢复研究、康复医学、大众健康。


    解读时尚:从文化到商业

    学分:1.5  学时:24

    问: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

    答:本门课程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时尚界的多维度面貌,从文化根源到商业实践全面解析时尚产业的运作机制和文化影响力。学生将学习时尚产业的历史发展、社会文化意义、设计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策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站在宏观角度,结合本校特色对时尚产业进行思考,树立文化自信。

    问:本门课程需要有英语基础吗?

    答: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更加流畅地阅读课程中的原版案例,基础一般的同学也可以基于其他辅助工具完成课程学习。

    授课教师简介

    012.jpg

    刘华,文理学院外语部副教授,博士,中外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时尚理论、中外服饰文化、中西文化对比。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学分:1.5  学时:24

    问: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答:这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老师在8次课、24学时中带领同学们研讨理论、分享实例、讲述历史、解读政策,共同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形成与发展。

    问:如何获得学分?

    答:本门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平时成绩、结课报告两个板块:(1)平时成绩:满分50分,由任课教师使用学习通App布置课堂活动、随堂作业,通过在线互动方式统计学生分数;(2)结课报告:满分50分,由任课教师于期末向学生布置报告主题及报告学术标准,结课后教师为学生打分。

    授课教师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301222111.jpg

    刘轶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校团委兼职副书记。主讲本科生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

    014.jpg

    周志文,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讲本科生必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本科生选修课《激荡与荣光:中共党史上若干重大历史事件》。

    微信图片_20250301222120.jpg

    张婷,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近年来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等课题数十项。

    微信图片_20250301222124.png

    寻梁,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硕士,2007年起先后任商学院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党委副书记、校团委书记,曾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团委挂职锻炼一年。


    同学们可查看下方北京服装学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部线下公选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