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转为艺术院校,2020年明确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北京服装学院原创话剧《应福祥》在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荣获“优秀剧目”奖
- 2023-11-27
- 来源:商学院
- 作者:商学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北京服装学院原创话剧《应福祥》作为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展演剧目,经过多轮层层选拔,在全国一百多个参选高校中脱颖而出,于11月24日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会议中心音乐厅举行公演,并荣获本次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领奖照片
剧目介绍
原创话剧《应福祥》通过长城抗战、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初期历史背景,以一家北京大栅栏的老字号裁缝铺“应福祥”在时代大潮中的兴衰起伏为线索,刻画了三代七位服装人在历史发展洪流中,旧观念向新观念转变、旧手艺向新工艺转化、旧生意向新事业转向的心路历程。最终认识到如何裁衣、为何裁衣、为谁裁衣的真正意义,找到“为人民裁衣”的初心,在时代的-纵深中体现出一代代前赴后继的服装人的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
海报
人物宣传照
演出简介
话剧《应福祥》是由北京服装学院出品,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策划,学校青年教师编剧、导演、设计、制作,并由商学院学生与云裳话剧社成员联合承演的原创剧目。学生通过参与该剧制作、演出,实际感受和学习百年中国史与服装史的交融发展,实现了当代青年服装人与百年前服装人的跨时空对话。该演出作为商学院“艺”“商”融合的美育教学改革成果,在学校多轮演出,获得服装领域专家、学者和全校师生多方好评。
北京服装学院深圳校友会组成60人观剧团,观摩整场演出。演出结束后,北服云裳话剧社初代成员与剧组全体人员合影。
校友合影
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中国校园戏剧节(China Campus Theatre Festival)是由中国文联、教育部、中国剧协于2008年创办的国家级校园戏剧节,也是一项面向全国校园、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国性戏剧活动。自创办以来已连续在上海、北京、深圳成功举办七届。戏剧节设立的“中国戏剧·校园戏剧奖”是中宣部批准的国家级文艺常设奖项,每两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评选一次,是目前唯一由国家设立的校园戏剧最高奖。本届校园戏剧节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深圳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加强戏剧教育、推动戏剧进校园等各项政策,弘扬“五四”以来校园戏剧的优良传统,搭建校园戏剧实践交流平台,在全国各地申报的基础上,遴选出19台(15台大戏和4台短剧)全国优秀校园戏剧剧目落地深圳、进行为期十天的现场展演。
奖牌、证书
编剧、导演简介
宣晓晏,1988年生,艺术学博士,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受过系统剧本创作与演出实践训练,以独立编剧创作多部话剧作品、影视剧作品等。2020年9月入职北京服装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从事戏剧与影视政策研究、文化治理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坚持以科研反哺创作,开拓创作视野、提升创作高度。
制作人简介
索珊,1984年生,经济学博士,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教师,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可持续时尚等领域研究,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多部专著及教材编写。教学方面专注于教学形式改革,课程思政及美育融入教学的研究。
服装设计师简介
陈果,1987年生,艺术学博士,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业导师。致力于传统服装文化、服装结构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和清华大学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演 员:
姚维新:王家轩
应有桐:李升徽
丁海生:崔雨桐
应有樑/应怀民:邸英轩
牛得喜:王欣
应怀章/葛副官:董西加
阿桂/士兵:李思莹
富顺:李俊杰
说书人/意大利记者/士兵/顾客:刘梦涵
应阿福/水老板:马济龙
赵将军/兰秀:贾卓然
曹丽华/士兵:苏悦
小英子/丫鬟:黄玳琳
张排长:郑博文
士兵头目:孙士喆
顾客:杜佩宣、郑尧
演职人员:
策 划:席阳、刘疆
导演/编剧:宣晓晏
艺术总监:姚佳根
演出制作:索珊
特邀导演:裴慧丰
服装设计:陈果
副 导 演:马济龙
执行导演:董西加
音乐设计:韩薇
舞台设计:朱碧薇、王家轩、李思莹
灯光设计:马济龙
舞台监督:常雨晴
舞监助理:张祺悦、陆恩潼、王悦雨、苏悦
宣传运营:王悦雨
宣传助理:黄玳琳、苏悦、常雨晴
视觉设计:王家轩、王丽媛、孙士喆
文学统筹:黄玳琳
剧 务:郑博文、郭兆麟、武东宽、田小可
场 记:苏悦、连通、余子越、林诗欣
化 妆:崔鹤颀
摄 影:张俊一、肖子恒、吕阿昌
灯 光:孟家怡、洪星扬
音乐团队:
录音指导:袁斌
录音:王天行、李怡
混音:王天行
配乐制作:孙海峰
演唱:李禹恒
京胡:高阳
琵琶:王宇昕
二胡:王静晗
戏腔:芦家宝
报童:徐浩文
宣传页
相关新闻
重要通知
- 关于2024年申请增设新专业的公示
24-08-25 - 关于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通知
24-04-02 - 北京服装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3-12-29
北服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