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变更为艺术院校,2020年按照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办学发展政策明确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冬奥有我 |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越平:性能先行 科技助力冬奥志愿者服装设计
- 2022-03-30
- 来源: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
- 作者:史玺岱
- 编辑:宋冰滢 李冰
- 阅读次数: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结束,在这场冰雪盛宴中,北京服装学院师生从设计、科技、志愿服务等方面助力冬奥。其中,我校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材料组项目团队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服装实现面料性能最优化。
2018年11月,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材料学院”)积极响应学校部署安排,有幸参与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服装服饰的面辅料设计、研发、检测工作中,助力实现面料性能最优化。从建立团队到实地调研,最终推动科技功能面料由概念到落地,过程中凝结着多位“材料人”的默默付出。
暖春时日,党委宣传部学生记者对团队代表王越平教授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王教授娓娓道来奥运制服面料从无到有的过程,展示了在实现最佳方案过程中团队所花费的大量精力。透过平和的讲述,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多个沉淀在时间里的辛勤背影。
从0到1,在空白中搭建已知
“刚接到任务的时候大家既兴奋、激动又茫然:欣喜能够参与到国家的重大项目中,以专业学识助力冬奥,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同时又很紧张,因为没有重大事项的参与经验,没有太多的实操经验,更像是在摸索中逐渐探索执行方案的节奏。”王越平教授说。
王越平说,材料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王锐教授带我们组建起来一支专攻服装材料的队伍。时间看似充裕,但是任务量繁杂,在不确定中尽最大力量寻求可实现性才是最大的难点。可以说这是我们首次与其他学院完美配合实现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大项目。在此过程中,学校、学院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经过反复讨论,查阅资料,团队迅速完善了分工,完成项目申报工作,实现了任务执行的第一步。
2019年是从里忙到外的一年。校外忙奔波调研、与各家企业接触,校内忙实验室研究、开发与检测。时间推进到2019年初的时候,我们开始对接多家企业,多方沟通,通过实地调研探寻科技面料落地的最大可实现性。因为要走访的企业很多,我们在调研中做到:每天至少走访两家企业。即使很多时候时间紧张,但是企业负责人都高度配合,抓住一切细碎时间帮助我们实现实地考察,带我们参观打样间,尽可能细致地为我们介绍面料性能、展示面料工艺。从北方到南方,从山东到江浙、广东、福建,所行之处都能感受到企业的高度配合与热情,还有“纺织人”的真诚、国民心系国家重大事件的热情。在调研、实验室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与北京冬奥组委和安踏企业接洽,商定产品品类、以便准确定位各类服装材料。
2020年年中,团队开始配合奥组委、安踏完成面料性能的官方检测与确认工作。面料繁多,除了与企业共同研发的面料,社会上、行业里不断有大量的面辅料推荐过来,每家企业都希望能够中标,这时就需要有规范的标准和准确的数据来说话,公正透明的评估面辅料性能,严谨的面辅料检测就尤为重要。王教授说:“统一检测方法,严格对比检测数据是评判关键,甚至还需要完善检测方法,因为我国的户外运动服装与国外最先进的服装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检测上同样存在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最后筛选出最符合要求的面辅料。此项工作一直持续进行到2021年。”
正是有着无数次的严谨把关,才保障了每个环节的完美推进与落实。王教授说,2020年更像是在无数看似无用之举的行为中摸索“有用”的过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现在回顾起来也确实是收获极大的一年。我们在工作中最大可能的对接到行业一线,对行业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课内教学积累了众多有用素材。不仅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加扎实,也能够向学生传授更多与产业结合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因为有了清晰而明确的检测标准和要求,给行业发展也梳理出了更明确的产品发展方向。通过公平公正的竞标,企业建立起良性的竞争循环,明确产品的短板与市场发展大方向需求。可以说,这也是北服为行业、企业做出的贡献。
2021年暑期结束,团队基本实现了冬奥制服项目的完美收尾,结合制服的外观设计完成了从面料到服装的概念落地。在北服服务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服装的整个项目中,材料组团队是开始最早、结束最晚、为北京冬奥组委服务时间最长的一个团队,直至制服入库前的几百项样衣检测指标的确定与实施工作结束,才落下帷幕。
“从0到1的过程是迷茫的,是忙碌的,但是更是让人充实和欣喜的。”王教授这样说。
性能先行,专业能力实现功能保障
冬奥志愿者服装(简称制服)不仅要求美观,更有高标准的功能需求。而且因为制服受众群体比较广泛,需要顾及的受众较多,对材料的要求就更高,在实现基础功能的同时,还需要增加面料的防护性能。王越平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团队的具体研发内容:整体研发覆盖了完整全套的服装面辅料设计。包括内衣、中层绒衣、滑雪服与防寒服上涉及的重要材料。
内衣
内衣贴身穿着,在功能上我们设计了单向导湿作用,能够高效传导汗液,实现良好的躯体保温功能。当然抗菌、弹性等性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层绒衣
中层绒衣的主要需求是轻便保暖,这是一款用于场馆内的制服。在它身上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当功能遇到外观的纠结,在权衡中必有取舍。项目后期,当服装功能遇到服装外观设计方案时(早期是服装功能与外观两条腿走路),如何最大限度完美实现设计的状态下对面料工艺的要求就更高。在服装设计方案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近乎于要求面料工艺配合设计做单向调整。为了保持绒衣已有的轻便保暖特性,我们尝试了多种面料加工工艺。压力与动力并存,高要求所带来的挑战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瓶颈突破。
滑雪服
整套服装中,滑雪服的功能要求最高,它的面料不仅需要防风、防雨、防雪,对透湿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同时,服装整体的轻便保暖性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功能需求多,在工艺实现上必然存在矛盾,防水与透湿就是一对矛盾,轻便与保暖也同样。滑雪服的保暖主要依靠絮片,最初计划使用180-200g絮片,我们最后采用了大身120g、袖子100g、裤子80g,实现了低重量、高保暖的功能要求。”
在滑雪服、防寒服的外观美观性上,成品颜色同样也给材料技术人员带来了挑战,可以看到成衣上颜色反差分明(红与白、蓝与白、灰与白),这就要求面料达到超高标准的颜色彩度与色牢度。“在数码印花的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面料的防水透湿功能、耐用性能等,最后看到成衣的时候真的很开心。”
在繁杂的工作重压之下,踩着暮色回家成为常态。对此王越平教授连连摆手:“这不算什么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很努力。家人也尽可能的给予理解和支持。”王越平教授的谦和与低调好像是无数默默耕耘的材料人的缩影,让我们看到海浪之下缄默的水面。在服装行业的今天,设计感的美观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受众视野中材料依然是弱化的,尤其是大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功能。但唯有真正将功能落地,设计才实际且完整。一款性能完善的面料背后是学者们分分秒秒时间的积累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沉淀,是多方团队齐心协作的成果。
在访谈的最后,王教授说,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到国家的重大项目中,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在项目执行中感受到了极饱满的参与感与荣誉感,也感谢项目团队的配合。寄语更多年轻学子倾力所学的专业,谦虚踏实,兢业求实,争做时代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
王越平教授
冬奥完整设计方案的执行,离不开无数设计师与工科“材料人”、工科“服装人”的完美配合。性能先行,冬奥有我。科技融合艺术实现功能保障。使美观更丰盈,更具份量。在多次服务国家重大活动事项中,北服人再次交出完美的答卷。时代轰然前行,对服装的要求更加多元与完整,艺术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服装学院师生能够更好的凝聚组织力、设计力、科技力,与美同行!
相关新闻
重要通知
- 关于2024年申请增设新专业的公示
24-08-25 - 关于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通知
24-04-02 - 北京服装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3-12-29
北服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