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冬奥有我】北服教师代依莎:那么难,那么美
  • 2022-02-23
  •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万众瞩目的冬奥会结束了。2月21日上午,我们完成了冬奥赛后答谢仪式的景观保障工作,目送巴赫主席挥手离开,人群散去,忍不住再看一眼蓝天下壮美的大跳台。这两年的繁忙和狂热历历在目,回想依然是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复。

      我的冬奥故事,从2019年开始。从元素创意到景观实施,再从端坐电脑前的平面设计师,成长为一名具备设计、实施、管理能力的奥运景观经理。

     

    代依莎指导深化设计团队修改场馆实施文件

     

      自2019年11月选调到北京冬奥组委,第一个接触的是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色彩系统在传统矿物色的基础上融合城市色彩调研,经过印刷打样、镜头测试,确定了五主色、五间色、三辅色的色彩体系。

      核心图形是人机共同创作的产物,以地球磁场的运动轨迹为模型基础,以京张赛区的山形为主体,通过计算机模型创造出基本的运动形态,穿插动感的光线和飞舞的雪花,形成了核心图形的二维展示。我们还创作了动态核心图形,一方面呼应设计的新趋势,另一方面让动态图形辅助产生新的色彩和角度。丰富的变化和中式构图的美感,营造出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

      最早运用在核心图形中的冬奥ID雪花成为了耗时最长的景观项目。冬奥雪花的造型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综合中国传统纹样中的雪花造型,根据姓名、性别、数字等信息生成独一无二的雪花。雪花生成系统最终在2022年2月7日正式上线。短短十五天生成了近一千万朵形态、色彩各异的雪花。雪花生成系统的创作初衷就是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冬奥,这个冬天我们为北京冬奥会做了一场虚拟雪。

      体育图标也是冬奥会重要的视觉元素。体育图标 “像字而不是字”,以刻画符号为灵感,用篆刻的形式,精准表现冰雪运动的精彩瞬间。

     

    代依莎(左)与冬奥形象景观设计总监林存真教授讨论设计细节

     

      冬奥形象景观的元素设计工作完成后,KOP(形象景观工具包)的设计工作艰巨而富有挑战。KOP是给场馆景观的重要指导实施和目录性文件,标志景观从设计到实施阶段的转变,但是在项目初期进展并不顺利。在冬奥景观设计总监林存真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接力式加班一周,终于完成了从中国传统长卷绘画到赛区围挡的节奏、比例转化。我至今仍记得国际奥委会顾问西奥多拉女士在听完我们的线上汇报后流下来激动的热泪,国际奥委会形象景观领域负责人塞德里克评价“创造性的将中国文化及美学融入场馆赛事形象景观,开启奥林匹克设计新阶段。”

      与KOP设计无缝衔接的是场馆景观设计。冬奥景观对视觉设计有超高的质量要求和系统管控,既需要体现举办国的文化特色,又要展示强大的设计水平。如果说2008年是让世界看见中国,2022年则是让世界看见今日之中国。

      2021年初,我被任命为首钢滑雪大跳台、冬奥电力运行中心、冬奥技术运行中心的景观经理,组织开展场馆景观的设计、深化、施工等工作。刚刚“下场馆”的日子非常艰难,新组建的场馆团队对景观工作不了解,流线不清晰,场馆景观模拟方案几乎停滞。在最困难的时候,艺术设计学院响应组委会号召,快速组建师生团队,承担了首钢滑雪大跳台、冬奥组委总部在内的六个场馆的景观模拟工作。在集中工作的两个月里,团队不辞辛苦,加班加点,为后续场馆景观的顺利实施打下牢固基础。

     

     

    首钢滑雪大跳台施工完成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景观方案历经8次修改,以“飞跃大跳台”为设计理念,把老工业基地和冬奥冰雪运动结合。随着谷爱凌漂亮的飞跃,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景观也迅速火“出圈”。媒体盛赞的背后,离不开景观的前瞻性设计。冷却塔上的会徽涂装历经波折,最终在首钢业主、OBS和场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为了让会徽更完美的呈现在高速摄影机下,我们重建了冷却塔模型,精准计算摄影机位,模拟运动员腾空轨迹,最终确定涂装的会徽高16.5米,宽13米,距地46米。施工过程中将会徽切分成单元画面,逐点确认会徽转折点,最后手工进行涂装。当运动员腾空而起,又恰和“冬”字灵动的笔画走势形成呼应,制造出绝佳的视觉效果,也让首钢园区“工业迪士尼”的形象留在奥运历史中。

     

    谷爱凌腾空飞跃,冷却塔映衬蓝天白雪,成为亮眼背景

     

      艰难的过程,带来精彩的收获。从第一张模拟图到最终的实施,我见证了首钢老工业园区到冬奥场馆的转变,大跳台也见证了我的成长。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场馆团队中的“首钢大哥”,他们对首钢有着深厚血液的情感。在我第一次汇报景观方案的时候,他们抱怨说,“我们首钢这么美,都让景观遮住了可不行”。我才回过神,原来我觉得我们设计的景观美,首钢何尝不为自己的工业美自豪!在磨合的过程中,我减少了景观对首钢原有建筑风貌的遮挡,采用提亮、点缀的思路,让景观“融”进场馆中。所以让我最快乐的也是赛后来自“首钢大哥”的认可,“景观别拆了,都留在首钢吧。”那一刻我觉得都值了,“别拆了”三个字胜过万千褒奖。

      在冬奥的平台上,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挫折的眼泪,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虽然这段时间停止了教学工作,但我时刻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温暖,在困难的时候有北服的无限支持,让我更加坚定地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与艺术设计学院实习生赵越、康兆悦在张家口跳台滑雪中心调研

     

      关于冬奥会的故事即将结束,新的挑战仍将继续。下一阶段,我会把冬奥的设计精神带回学校,将中国文化融入设计教学中。流年笑掷,未来可期。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