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纪实│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深度报道我校刘莉教授团队设计的冬奥“战衣”
  • 2022-01-05
  • 来源:央视“焦点访谈”
  • 作者: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1月3日,CCTV-1《焦点访谈》节目深度报道了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科学家刘莉团队为我国冬奥健儿设计的冬奥战衣。

     

      

      冬奥倒计时一个月,迎接冬奥的气氛越来越浓。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进入倒计时,我国冰雪运动健儿在各类赛事中也展现出了火热的状态,引人注目的不仅是中国速滑运动员的成绩,还有他们身上穿的速滑服,这些色彩绚丽的比赛服,都是由我国首次自主研发制造的冬季运动服装装备。

      高速的冰上滑行,需要对抗相当于十级大风的空气阻力。一套优秀的专业速滑比赛服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阻力,驰骋冰场。而当一套全新的赛服问世,如何衡量它的减阻效果?这就需要通过风洞实验来测试。

     

      

    “想看一下16米每秒,就是高水平运动员的速度。”

      

      风洞实验通过制造高速气流来测试空气阻力。常用于航空、汽车等工业制造领域,近年来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体育科研领域,测试运动装备在各种阻力之下的减阻性能,以此来改进装备设计。

      

    风洞实验

     

      10%的减阻性能,在高水平赛事中给运动员带来的帮助,或许就是决定性的。而为了实现这10%,需要付出的则是100%的心血。2019年底,为了给中国运动员提供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装备,备战北京冬奥会,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在北京服装学院正式成立。

     

    北京服装学院芍药居校区

     

     

      刘莉教授说:“我们在短的三年内要从对这个领域不熟悉,要拿出最优秀的这个成果来装备国家队,我们就时刻和时间赛跑。”

      

      制作专业的冰雪运动装备并不简单,比如一件比赛服的研发就要涉及纺织科学、服装设计、摩擦学热、物理学、生物力学、体育科学等六个学科的知识。为此,北京服装学院牵头组建了一个由六所高校,四家企业组成的团队,虽然大家制作冬季装备的经验有所不足,但是在各自的相关领域都有着深入研究,这也打下了自主研发的坚实基础。

     

     

      “大量地去通过视频或者是通过调研资料去看历届冬奥会,从有这个比赛开始,他历经的这样的一个变革是什么,他科技的需求是在怎样做不断的更新。”

      

     

      为了让比赛符合运动员完美贴合,减少运动中的阻力,首先要实现真正的量身定做,研发团队用3D打印技术为运动员建模。然后通过实验测试出运动员在各种姿态之下,皮肤的拉伸和形变,让服装的剪裁更加贴合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身体姿态,根据它的运动的习惯形态进行一个3D的裁剪。

     

     

      仅仅减阻对于一件专业比赛服来说还不够,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碰撞时有发生,因此也面临着被冰刀割伤的危险。如何在保证减阻效果的同时,还能给运动员提供足够的保护?选好面料也很关键。研发团队参考了全世界100多种面料,最终成功研制出一种防切割面料。

     

     

      “它是两种性能的纱线的复合,然后同时结合了原料的,超强超韧以及超弹两种性质,所以说它就可以把它做成运动面料,然后同时还有很好的耐刺割性能,防护功能更强。”

      

      设计再精心,面料再优秀,到底好不好还要运动员说了算,这就需要研发团队和运动员不断的沟通和交流。

     

      

      “赛季初就开始一直和这边儿在沟通,在联系,已经是第七版比赛服,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能(减阻效果)会达到90%以上。”

      

      “科技助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直到最后一天,我相信我们还有改进的地方,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这个决心相信大家都能看到。”

      

      这款速滑比赛服不但凝聚着研发团队的心血,更体现着我国多个领域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积累。

     

     

      刘莉教授说:“我们无论是在设计能力、科技研发、实验评价平台等等,近几年都有长足的进步,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正是依赖于这样的综合的实力,我们才能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