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转为艺术院校,2020年明确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原创者说|智如、陈子骄:向自然探寻,往美好延伸
- 2023-11-27
- 来源:党委宣传部、北京服装学院学生记者团
- 作者:党委宣传部、北京服装学院学生记者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在日前结束的“2023 Green Challenge可持续时尚设计大赛”中,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创新方向2022级研究生智如、陈子骄设计的作品《伞下青》一举斩获金奖。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品背后的故事。
向外探寻,向内思考
智如、陈子骄介绍,《伞下青》系列作品是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员为设计对象,针对巡护员日常工作需求而设计。在面料图案设计上,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独特的地貌、环境为灵感,选取具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珙桐和竹子纹样,结合迷彩元素设计独特印花。利用一衣多穿的设计手法,为巡护员提供适合多种气候环境及场景,使用更方便、更具强效防护性的功能性服装。此系列功能性服装设计旨在为巡护员们提供合理化服装设计,也使更多人了解巡护员这一职业,为中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设计成品在“2023 Green Challenge可持续时尚设计大赛”展示
在孙雪飞老师指导下,同门的陈子骄、智如曾多次在课堂上讨论、思考,可持续设计作品能否包含商业因素。在这次参加比赛时,她们决定聚焦小众群体,作品也许没有那么商业化,但同样值得设计者关注。陈子骄谈到:“我理解‘可持续’是真正地为小众人群做设计,然后延长服装使用寿命,使设计的服装真正能帮助到人们。”
有关小众群体、有关保护的设计命题,使她们与许多素昧平生的人产生了联系。在前期调研时,她们通过网络找到了关注环保事业的志愿者,又联系到工作在城市边缘的大熊猫公园巡护员。交流与采访的过程,使设计者真正融入巡护员的生活。她们从巡护员的日常中汲取灵感,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比如巡护员在野外工作时会碰到一些野生动物,因此服装要采用迷彩的形式,达到隐蔽的效果;又因为要在山上摸爬滚打,要求服装在耐脏的同时还要跟周围环境很好地融合。
作品展演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围绕设计中的“一衣多穿”,智如和陈子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现在很多户外服装都具备一衣多穿的功能,但大多是为户外休闲人士设计,而巡护员在服装功能性上的要求会更多,也需要有更专业的设计。“我们集合了现在市场上需要攻克的问题,把它们收集起来,通过‘一衣多穿’的方式将问题一一解决。”考虑到巡护员的野外露宿问题,采用雨披与睡袋二合一的设计,防水面料雨披内里为可拆卸羽绒内胆,内胆可变身为睡袋;内胆下方设计为可折叠松紧内袋,用于收纳;雨披前胸位置设计为压胶大口袋,用于放置记录数据的文件夹,充分发挥服装实用性功能,满足巡护需求。
设计效果图
其中,还有特别针对防护员群体中逐年增加的女性防护员所做的设计。色彩方面进行区分的同时,融入更适合日常工作和生理需求的功能性设计。她们说,“可能大家之前多数关注的都是男巡护员,但是现在这个行业的女性群体也在逐渐壮大,我们想为女巡护员做些事情。在设计中考虑她们与男巡护员有什么不同的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设计。”服装款式为上下分体,外穿马甲可转换为手提包并具有发热功能;服装在易磨损区域加厚,关节部分为特殊结构,方便巡护员进行大幅度活动;加高裤头保护腰部,马甲内部连接发热片,满足女性生理健康需求。
女性防护员服装设计效果图
在比赛进行过程中,她们逐渐将越来越多的小众群体需求包含到设计中,也尝试了更多未曾涉猎的环节。项目的推进让她们的思维发生着转变。智如本科时学习建筑专业,她说,建筑是一个很大体量的空间,更倾向于宏观考虑,而对于服装来说就会变得更细节,涉及思维上的转换。
“之前觉得服装行业就是做一些‘漂亮衣服',”陈子骄说道,“但是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想法,感受到服装是为真实生活、真实的人设计的。”在与巡护员、老师碰撞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启发与成长。
智如、陈子骄在比赛现场
向善而发,向美而行
获奖作品“伞下青”,这个名称是对系列元素的概括,更契合着“伞护效应”的主题。大熊猫国家保护公园就像一个“伞撑”,撑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伞。要保护大熊猫,但不止于保护大熊猫,而要聚焦它们生存的环境,保护野生生物植被。“伞下青”的“青”,是竹子、是珙桐,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
“从生活小事出发,身体力行地去进行一些有助于环保、可持续的事业,心灵向自然探寻,设计就会往美好延伸。”面对生活的宏大命题,也许无法当下得到答案,而那些为彼此撑起的伞,恰是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
为美好生活而设计,相信“可持续”的意义就存在于每一个“我”,以及并肩而行的我们之中。
相关新闻
重要通知
- 关于2024年申请增设新专业的公示
24-08-25 - 关于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通知
24-04-02 - 北京服装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3-12-29
北服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