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共绘时尚智造新蓝图!智感未来:CMF教育变革驱动时尚产业赋能论坛在北京服装学院举办
  • 2025-06-25
  • 来源: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 作者: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近日,由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主办的“智感未来:CMF教育变革驱动时尚产业赋能”高峰论坛在京启幕。在全球智能化浪潮席卷之下,色彩、材质与工艺(CMF)设计已从产品开发的辅助环节跃升为定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论坛汇聚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专家、学者,以及北汽、上汽、广汽等产业领军企业代表,围绕“教育革新,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未来趋势”四大主题,共同探索CMF设计教育体系重构与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创新路径,推动中国时尚产业实现从“技术跟随”到“品牌崛起”的跨越发展。

    北京服装学院院长贾荣林在开幕致辞中深刻指出,CMF设计正成为撬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战略支点。面对智能化转型的时代浪潮,AI技术正在彻底重塑设计流程与人才培养模式;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环保消费趋势持续驱动材料与工艺的绿色革新;从文化传承创新维度来讲,敦煌色彩等传统元素通过现代表达焕发新生,正在塑造中国设计的国际话语权。他强调,学校通过共建教学资源平台、推行“校企双导师制”、建立“真题真做”教学模式等创新实践,有效打通产学研壁垒,呼吁构建更紧密的院校协作网络、深化校企高质量合作、探索跨学科育人新机制,重点培养智能设计与可持续材料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e3c5039ba59c7e98d457d34a5f5b232.jpg

    贾荣林致辞


    上午论坛由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彭璐主持。教育界权威专家就CMF人才培养达成重要共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指出科技美学引领的CMF设计研究理论体系,强调系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王选政作为中国流行色协会汽车色彩材质专委会主任,倡导建立产教标准互认机制,通过校企联合课题破解人才供需难题;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助理兰翠芹立足前沿交叉学科视角,主张建设AI技术驱动的数字化CMF实验室,为智能材料研发构筑技术底座;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教学部主任聂茜基于一线教学经验,深化“产业命题驱动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解决产业链复杂问题的实战能力。四位专家共同指出,推动所在院校深化课程改革、共建跨校教学资源库、拓展产业实训基地,着力培养兼具技术根基、商业思维与文化自信的新生力量。

    彭.png

    彭璐主持会议

    3 315.jpg

    赵超作演讲

    4 416.jpg

    王选政作演讲

    5 517.jpg

    兰翠芹作演讲

    6 618.jpg

    聂茜作演讲

    7 719.jpg

    为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颁发“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当日下午分论坛聚焦技术赋能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傅炯《民族设计语言与流行趋势》在演讲中提到,敦煌色彩的文化基因被解码为传统元素现代化的国际表达路径;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染团队带头人汪琼通过《中国植物染复兴的推动与科研引领》,阐释草木染技艺如何为可持续设计注入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基因;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段丽莎在《产业价值链升级中的CMF教育生态建设》中,呼吁培养能打通全链路的CMF架构师;江南大学CMF数字化创新研究实验室主任王濛濛强调数字化技术是重构色彩标准、实现精准表达的关键工具。YANG DESIGN策略总监黄晓靖通过实证案例,揭示色彩心理学塑造产品感官记忆点的市场溢价逻辑。探讨共同确立了“文化传承,可持续科技,数字革命”三位一体的CMF创新支撑体系。

    8 820.jpg

    傅炯作演讲

    9 921.jpg

    汪琼作演讲

    10 1002.jpg

    段丽莎作演讲

    11 1103.jpg

    王濛濛作演讲

    12 1204.jpg

    刘宗平作演讲

    13 1305.jpg

    黄晓靖作演讲


    同期举行的汽车产业分论坛呈现了CMF设计的实战图谱。中国一汽红旗造型中心前瞻设计负责人朱坤在题为《红旗CMF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演讲中,展现传统纹样与现代材质的融合如何重塑中式豪华精神符号;广汽造型研究院前瞻设计首席设计师陈奎文提出“设计进化="技术迭代+人文重构”公式,结合低空经济实践重新定义未来出行;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设计中心色彩纹理设计首席王牧在《英伦设计与教育的跨界共创与灵感碰撞》演讲中,以自身丰富的国际协作经验为基底,深入剖析了跨文化设计思维如何驱动CMF创新的核心逻辑。

    北汽研究总院造型中心副主任王芊系统论证自然灵感与科技工艺的共生关系,强调设计师需兼具色彩感知、材料探索与跨学科整合能力;iCAR品牌设计总监张自然在《iCAR品牌色彩材质开发分享——品牌色的应用与产品色彩开发》演讲中,深入解析了品牌如何通过色彩与材质创新,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年轻化产品语言,并分享了iCAR 在色彩策略与CMF设计上的核心方法论。Pantone色彩东北亚及东亚区销售总监丁山煌提供国际色彩标准化工具,为商业化应用建立科学路径。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产品设计生活方式教学部主任何颂飞教授在《生活方式视角下的CMF设计价值重构》演讲中,从当代消费升级与用户需求变迁的角度,提出CMF设计需要突破传统的美学考量,深入用户真实生活场景,构建具有情感共鸣的产品语言。

    14 1406.jpg

    朱坤作演讲

    15 1507.jpg

    陈奎文作演讲

    16 1608.jpg

    王芊作演讲

    17 1709.jpg

    王牧作演讲

    18 1810.jpg

    张自然作演讲

    19 1911.jpg

    丁山煌作演讲

    20 2013.jpg

    何颂飞作演讲


    本次论坛标志着中国CMF发展进入系统创新阶段。与会各方深刻认识到教育链革新需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动态课程体系培养三维能力人才;技术链突破要依托AI与可持续科技,使数字化成为基础生产力;产业链协同则需以CMF为支点,撬动从汽车到家居等全领域的品牌差异化与绿色转型。正如论坛形成的共识——当教育呼应产业之问,技术解码文化之韵,设计承载时代之需,中国CMF将不仅是国际潮流的跟跑者,更将成为全球标准的定义者。这场思想碰撞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绘制了清晰路线图,开启了中国特色时尚智造的新篇章。

    21 2114.jpg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