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北京市教委卓越文化传承创新联盟筹备研讨会在北京服装学院举办
  • 2020-11-24
  • 来源:教务处、艺术设计学院
  • 作者:教务处、艺术设计学院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11月21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卓越文化传承创新联盟筹备研讨会在北京服装学院圆桌会议厅召开。来自政府、文化事业机构、企业、学界的不同专家就卓越文化传承创新联盟平台构建的愿景、运行机制等议题进行热烈研讨。教务处处长席阳、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常炜、教师韩诚,美术学院副院长蒋玉秋、教师沈华菊、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设计创新中心王可、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姚红光等代表联盟筹备工作组向与会专家介绍联盟平台的筹备背景及北京服装学院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领域视角下的实践、思考和意见建议。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刘霄处长就卓越文化传承创新联盟的创建背景、建设愿景做了表述,卓越文化传承创新联盟作为由高校教育系统发起的组织,将与包含高校在内的多种创新要素力量协同发力,从创新观念关照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

     

     

      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中心建设综合规划处陈伟处长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从凝聚荟萃、辐射带动、服务保障等方面概括了北京市首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实践思考,为联盟建设提供了宏观视角和工作开展的方向。

     

     

      北京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赵莉教授介绍了智库工作实践,探讨了卓越文化传承创新联盟从设计创新和设计学学科的视角成为首都高端智库特色支持力量的可能性。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刘钊处长从中关村科学城的视角介绍了海淀区锚定世界头部科创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理性而富有激情地构建两高两新战略的完整内涵,分析其动力源、机理源和本体源,提出生活即生产的创造性生活方式愿景,为联盟平台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与科技的对接。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资源区划处陈奕捷处长以“有为、有位:文化传承中的乡村实践”为题,从农业文化遗产讲起,结合五中全会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表述,以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长城文化带姓氏构成、日本稻作文化食育等案例分析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思路,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乡村可以打头阵的观点,为联盟平台在城乡协同开展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方面提出了全球视角下的新思路。

     

     

      北京设计周王昱东总经理系统介绍了北京设计周平台的创建、运营对于北京作为设计之都的作用发挥以及北京文化文物单位市级文创产品开发平台构建的方法体系,从建设中华文明基因库、打通文创全产业链、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等角度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

     

     

      故宫文化传播公司设计总监廖晓婧女士从故宫文化在传播中的探索转型视角系统介绍了故宫中国节等主题文化系统、主题书院、图书出版、数字沉浸体验展、周边快闪、线上游戏、线上动画等创新实践以及打造“立体文创”的观念、方法,构建节日、节气、物候文化体系下的中国节文创生态。

     

     

      冬奥组委国粹传承社秘书长王鑫先生建议联盟平台关注国粹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校际协同和京剧文化进校园等公共教育工作。

     

     

      拙朴公社创始人黄琦先生以基层文化传承实践工作者的视角,从夏布、柴烧等案例和纪录片分享了拙朴公社的成长历程,分析了青年人可以成为卓越文化传承主体,如何构建生活中发展的土壤,让文化的过去与未来结合等议题,为联盟平台在青年人公共沟通方面开展工作提供建议。

     

     

      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詹炳宏从“存在感的消失”“可视化生存”两个维度分析了工艺美术传承创新中的现实问题,提出工艺美术为大众服务、从工艺美术着眼到新手艺人的传承创新的当代化观念与方法,同时也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为卓越文化传承创新联盟建设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诚挚感谢。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崛起、产业转型升级、人民生活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卓越文化传承创新联盟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服装学院承办。本次筹备研讨会后联盟平台将逐步开展起各项相关工作,使其成为一个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公共平台。平台致力于发挥富有创造性的多效整合作用,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视角关联和激发高校、研究院所、文化机构、政府职能部门、高精尖科技创新企业在社会创新方面的人才培养、设计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