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我校《中山装史稿》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立项
  • 2023-03-24
  • 来源:科技处
  • 作者:科技处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我校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刘瑞璞教授和朱博伟博士在研的《中山装史稿》学术专著,经北京服装学院和科学出版社鼎力推介申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立项。《中山装史稿》以重点项目作为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服旗袍史稿》(已结项)的赓续,对完善我国近代服饰史的学术建构具有标志性意义,此项目的实施成为我校在该领域学术高地的范式。


    中山装史稿.png

    《中山装史稿》立项通知书


    中山装是我国服饰史变革中唯一基于西学东渐思想与实践成功中国化的标志性事件,它的诞生打破了古代服饰自先秦以来“十字型平面结构”的格局,见证了中国服饰制度由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划时代变革,积淀着中华深厚的民族大义、物质文化和对先进文明的追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中国服饰走向民主、科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中山装历史”,至今没有系统权威的文献整理和研究成果。有关中山装的课题不论是历史研究还是文化研究,都滞后于古代服饰。与同时期出现的旗袍相比,从学术关注度、文史研究到技术探索几乎是被边缘化的,而对揭示近代大动荡、大变革的作用却不在一个量级上。作为近代的中山装史料研究,学界往往重“逻辑”轻“实证”,疏于对文献、图像和实物史料的系统整理与考证,“有史无据”的局面仍然存在,甚至在一些史书中定案为中山装的三粒袖扣代表“三民主义”、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五粒门扣代表“五权宪法”的附会和释义仍充斥学界,造成了史学界、社交界和教科书中的误读。其中重要原因是中山装碎片化的历史信息、文献、技术和实物史料疏于系统性整理、考证和研究所致。

    本项目基于客观、完整与可靠的文献、图像(影像)和实物史料,对中山装的起源问题、释义问题、分期问题、制度问题以及物质文化背后的成因和史脉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强调以物证史,献物互证,文脉清通的原则。通过国内外博物馆、档案馆、民间收藏和当事人、裁缝等多渠道获得的样本和一手材料为线索,特别强调考物学和技术文献研究的“结构形态”证据,由此确立了中山装的分期理论,并且系统整理了中山装三个分期的时间节点、典型结构、官方文献、技术文献和图像文献的史料谱系,使学界有关中山装起源、释义、制度、礼仪系统等学术谜题变得清晰明确。特别是中山装分期的新中国定型中山装史料的梳理与研究,对我国现代国际社交着装礼制的建立,讲好软实力的中国故事和完整的史料呈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果通过史料系统整理的缜密分析,对中山装历史三个分期理论和“释义”附会问题的是正成果做出了完整的学术呈现,从史料中揭示了中山装西学中用从他山攻错到俭以养德的中华文化,揭示出完整、权威、专业的中山装历史文脉,它的时代信息和历史作用不仅对体现民主共和的中山装理论与学术构建意义重大,对以中山装为代表的现代中华服饰文化体系的认识亦产生深远影响。

    《中山装史稿》作为我国传统服饰结构考据学的又一力作,是刘瑞璞教授领导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团队,在博士研究生培养和重大课题的突破上,又迈上新的台阶。此次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建设,标志着我校在这一领域的实力和学术探索更高的哲学社科学术高地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