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科学·艺术·时尚”节│我校成功举办“文化翻译高层论坛”
  • 2020-10-17
  • 来源:语言文化学院
  • 作者:语言文化学院
  • 编辑:宋冰滢 曹敬攀
  • 阅读次数:
  •  

      10月16日,我校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文化翻译高层论坛”在樱花园校区7号楼圆桌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周志军应邀出席。来自全国不同院校的11位专家分别从语言、文学、艺术、电影、图画、服饰、时尚、语料库等多角度聚焦文化翻译,先后在线上论坛做专题发言。线上线下学界同仁和朋友与会人数达到200余人。论坛主要采用腾讯会议线上模式进行。论坛总主持由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张慧琴教授担任,学院11位教师分别担任每位嘉宾的学术主持。

      

     

      首先,周志军致开幕词。她感谢诸位专家对学校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强调了中外科学、艺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性,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在上午的论坛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司显柱教授首先为论坛作了题为“谈文学语言与文学翻译”的发言,介绍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准则和难点。司教授认为文学语言意义具有不透明性、多义性的特点,在翻译中不仅要坚持“信”“真”还要坚持“对等”的原则,尽量做到艺术形式与原文一致。师生们专心聆听,报告厅里掌声阵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徐珺教授以“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前沿”为题,先从语料库的缘起、发展与研究意义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语料库翻译国内外研究现状、语料库翻译语言特点研究、语料库与文学翻译、口译、翻译教学研究等内容,听众受益匪浅。

      

      

      中国外交学院武波教授长期致力于国学与传统文化外译,他以“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翻译与传播”为题,从中国古典文化出发,列举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作,从《周易》的论述,到中国文化实质的探索——儒道互补,并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翻译和传播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例证丰富,启人深思。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主任朱源教授以“阐释的维度:典籍英译方法谈”为题,系统梳理了古代、近代西方译论传统,深入阐释了直译和意译之争,并对西方现当代的研究方法和中国传统译论给予评述与反思,给我们多角度研究文化翻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中国戏曲学院王立新副教授,结合自身京剧文化翻译实践,以“‘京剧’英译探微”为题,对“京剧”一词,以及京剧相关概念的翻译方式给以论述,译例丰富,条逐缕析,为我们从专业角度看待京剧,深入了解京剧文化提供了帮助。

      

      

      在下午的学术论坛上,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莎士比亚翻译研究专家朱安博教授率先发言,从“翻译中的‘双重标准’”入手,强调译者要维护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在译介汉语词汇时,对于具有负面意义的汉语词汇,要尽量找到英语中最切近的对等词;对于带有中国符号的文化产品,要尽量采用汉语拼音加注的表达,保持中国文化的民族性,逐步建立起“中式话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颖冲副教授曾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她从“多模态视阈下的中文小说英译”入手,介绍了图书封面如何引发读者对书中内容的猜想入手,插图的恰当运用又是怎样为图书文字增色添彩,强调了图画与文字的相辅相成,以及拥抱技术革命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语—图”互文,“因文生图”与“因图生文”正在为当今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注入新的力量。

      

      

      北京电影学院谭慧教授,现任全国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分会会长,她从“不成问题的问题”入手,介绍了电影译名的挑战性,并阐述了对于近年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观察与思考,指出近年中国电影片名英译从“归化”到“异化”、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割离”到“融合”“对外国电影片名的借鉴”的历程,强调指出对不同类型的影片应采用不同翻译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不同译名,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校语言文化学院张慧琴教授和史亚娟副教授分别发言,张慧琴在简要介绍了学院中外服饰文化交流中心的历史与现状之后,围绕“服饰文化翻译协调之美”主题,阐释了服饰文化的特殊性、服饰文化翻译的特点、中外学界文化翻译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在梳理服饰文化翻译协调理论脉络的基础上,绘制了文化翻译协调理论实施的全过程图,并结合案例论证了服饰文化翻译就是探索服饰文化和谐美的历程,强调只有在尊重服饰文化差异中协调文化差异,才有可能最大限度传承优秀文化,成就服饰文化翻译协调和谐之大美。

      

      

      史亚娟对“中国风时尚的动力之源及其价值判断”进行了探讨。她说中国文化、中国审美的内涵,强调热爱和激情是中国风时尚设计和推广的动力之源。中国风时尚的软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及其对于复兴中国文化审美、在国际上树立多元包容、民主自由和开放的中国形象、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价值。

      

      

      论坛的最后一位发言者是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现任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冯庆华教授。冯教授以“发挥母语文化的翻译优势”为主题,结合实例,借助现代技术,通过语料库分析,摘选不同版本《论读书》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了英汉双语转换中,译者母语优势发挥的重要性,论述了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典型的修辞手法,明喻、暗喻和谐音等语言特色的译文表达,启发读者重视母语文化优势,力争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发挥母语优势,促进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本次文化翻译高层论坛在张慧琴教授的总结致辞中落下帷幕。

      此次“文化翻译高层论坛”,诸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引领听众多角度探索文化翻译,促进了中外科学、艺术、文化的多层次交流与融合,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深化了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探索,推动了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语言文化学院领导班子以及学院全体教师、在校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