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青春,为祖国歌唱”|《与美同行》原创校歌创作纪实
  • 2020-05-31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党委宣传部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校歌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2019年恰逢学校建校60周年,学校党委决定启动校歌创作工作,为北服建校60周年献礼。党委宣传部牵头,在向校友及全校师生征集的基础上,组建校歌创作班子,先后三次向党委专题汇报。2019年5月隆重向社会发布新校训和校歌。值此发布一周年之际。我们选取其中的几个故事以表纪念。

     

      

    弦歌不辍

    戚晓旭(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 校歌词作者之一)

     

    戊戌年仲秋,迎翌年建校甲子周年,开启校歌征集创作序幕。

      

    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词曲方案纷至沓来。

    校内精英一呼百应,济济一堂字斟句酌。

    综合楼内花果山下,夙兴夜寐不辍笔耕。

    广纳建议名师指正,九易其稿得以成型。

    纸香墨飞词赋满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与美同行无私为校,鸣谢于世以示纪念。

     

      我于2018年9月入职北京服装学院,从一名经济学博士后转型成为一名机关干部,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纪念建校六十周年的校歌征集活动。作为征集活动的联络人,我亲历了广泛征集、重点征集、 集中征询等各个环节,但歌词和曲调始终差强人意。时序渐进至2019年3月,在校领导、宣传部领导的指导下,我和萧萍、曲悦等几位专精音乐学的老师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再创作。得益于少年时期熟读宋词和多年学习古筝的经历,我建议从宋词的词牌名入手,选取了朗朗上口的《永遇乐》和《清平乐》作为基调,博采众长,反复打磨,终不负众望得佳词一篇。后续的谱曲、录制等过程,又历经了几番波折,幸得各位老师的支持与付出。大家笑谈间,都觉得仿佛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感觉,是匠人精神的体现,是大美精神的演绎。

      

    诗言志,歌永言

    萧萍(时尚传播学院辅导员,校歌曲作者、词作者之一)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在我入职北服仅半年的时间,我有幸参与北服校歌的创作工作,现在想起来仍是一件非常荣幸而美好的事。一年多来,校歌能得到师生和校友们的喜欢和传唱,是每一位参与创作的老师感到最欣慰的事了。校歌的创作,历时半年,于我而言是一个非常暖心回忆,是一遍遍词曲创作如切如磋的过程,是无数个昼夜灵感与音符碰撞的美好时光,是一次次排练、编曲和录音的灵动瞬间。

      创作前期,为了更好地表现校歌的文化内涵,我研读了大量的校史资料,并比对分析了三十余首高校校歌词曲。我和主创人员从歌词内容提炼,到文词格律研究,再到曲式结构分析,为歌词内容和音乐创作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创作过程中,校领导和创作团队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形成了校歌的创作要突出艺工融合,以艺为主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历程,与“与美同行”的校训精神相呼应并易于传唱的创作思路。

      在歌词创作中,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了多次校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座谈研讨。大家普遍认可国际时尚学院史学伟老师的建议,以“词牌”的形式,固定歌词的格律和押韵问题。主歌部分我们开始选用《永遇乐》和《清平乐》两首词牌分头创作,首段歌词涵盖学校发展历史并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副歌和连接部,则以现代诗歌体的对称句式创作,体现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最终《永遇乐》的词牌,更符合一今一昔、承前启后的学校发展历程表述;而副歌和连接部分,则以“我们追梦时代谱华章”为主句,强调求真、尚美、自由和创新的校园美育文化。

      作曲的过程几乎一气呵成。当我创作出副歌主句“我们追梦时代谱华章”的歌词瞬间,旋律便从脑海中很自然地流淌出来。现在回想起来,定是好几个月来一直沉浸在校歌“与美同行”语境氛围中,以及自己十几年来声乐演唱和音乐研究所积累下来的音乐记忆和创作素材。有了主题动机,歌曲的和声、调式、曲式和旋法结构便很顺利地谱写完成。整首曲子基于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运用小调转大调形式,使音乐色彩从清新雅致,转向大气磅礴,抒发北服特色的校园文化魅力。

      “与美同行”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心境。它平和中透露出朴素的美学价值和美育观念,犹如“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对美的自然表达,也是对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

      

    过程就是收获

    郄程(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歌词作者之一)

     

      2019年3月,我参与到校歌的创作工作中,能参与其中感到非常荣幸。最初的灵感源于身为北服一员的自豪感,源于对大美北服深深的爱。校领导高屋建瓴,提出“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和“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时尚高校”的发展目标,在这条思想主线的引领下,创作中才有了例如“巧工臻化境,衣锦谱华章”“弦歌赋时尚,明德育栋梁”以及“让灵感插上梦的翅膀,让青春绽放美的光芒”等词句,力图展现北服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北服人致广大而尽精微、格致诚明的精神内核。

      校歌歌词几经整合,得到了校领导和多位领导、老师的指导,是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对于创作者而言,过程就是收获,也是我们对学校情感的一次升华。

      

    美的力量

    曲悦(时尚传播学院教师,校歌主创人员)

     

      不知不觉中,距离录制校歌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如今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激动不已,仿佛就在昨天。

      作为校歌的演唱者,对校歌的创作过程仍然印象深刻,我还记得校歌的曲作者萧萍老师在初稿完成后与我分享时,我们俩人仿佛回到了在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讨论着作品的完成度,聊到兴起还大声的地唱了起来,想象着最终歌曲的呈现效果。在歌曲成型后,我们几位演唱者一同学歌,排练,这个过程非常愉快。随着这些进程的推进,校歌的演绎也越来越成熟,几经打磨,最后进棚录制音频。我记得录制当天有几位老师从西柏坡赶回北京,她们不顾风尘仆仆,直接投入到紧张的录制中,由于配器编曲以及设备调试的时间很长,那天的录制很晚才结束,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为了歌曲效果,大家都希望精益求精,这也使我感受到各位老师都在为北服60周年校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校歌发布那天,作为北服的一员,当我上台演唱这首作品时,心里是满满的自豪、深深的感动!“向世界传播美的力量!”台上台下一同唱出这一句时非常震撼。北京服装学院自建校走过了60载岁月,这一句话,我们一直在践行,与美同行,为中国时尚,这就是我们北服人的信念!

      

    幕后的故事

    马建军(党委学生工作部办公室主任,校歌主创人员)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转眼,校歌已经发布一年有余。作为校歌主创团队的成员,我就来聊聊校歌发布的幕后故事吧。

      记得那是2019年的寒假前夕,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校歌创作工作小组,我也很有幸加入团队其中。大家的创作热情都很高涨,各种音乐动机和创作灵感不断碰撞。当然校歌的创作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歌曲,更像是一道命题作文。既要把学校的理念、特点及发展方向写进歌里,又要让歌曲尽可能的符合大众审美,听起来要好听,唱起来容易上口,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最开始的两个月时间,大家主要是进行歌词的创作,同时,委托03级校友陈斐创作校歌。陈斐在上学期间就特别喜欢音乐创作,曾经跟我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音频剪辑,现在他是一名职业音乐人,音乐素养不错,创作能力很强。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写出一版词曲,用音乐描述他记忆里北服的样子,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新版《樱花东街甲2号》的雏形。偏英式流行的曲风,电子味道的配乐,让人一听就有触摸青春的感觉。但音乐创作就是这样,好的作品一定要适合它的使用方向,显然陈斐的作品更适合于青春类微电影。方向明确后,我们的音乐学博士萧萍老师就加入校歌歌词创作队伍的行列,并进行谱曲工作。我是大概在3月中旬拿到的校歌初稿,萧老师联系我之后又找来了几位演唱能力较好的师生,成立了录音小组。接下来的时间,创作团队几次向学校领导汇报,听取意见并给出调整的方向。同时,大家一边熟悉歌曲,一边沟通,进行歌曲的二次创作。

      在进棚录音之前,包括录音当天,我们对校歌的编曲在一直不断的调整。现在大家听到的偏中式的配器以及大气磅礴的曲风,要感谢我们的编曲老师,他和创作小组成员不断否定自我,不断尝试,终于找到我们心底里所想要的声音,这也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的过程。录音当天,有几位老师是从外地集训回来,来不及休息就拖着行李箱来到了录音现场。大家都明白校歌的意义,所以录音时都对自己要求很高,有的时候一句简单的歌词可以录到十几遍。在录制过程中,萧老师的演唱一度因为劳累而无法继续。她对自己的表现不是很满意,眼里含着泪花,饱含歉意。她的举动也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对她报以掌声和鼓励。整个录音工作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深夜。演唱录制完毕后,我又和萧老师来到制作间,对于几处编曲不太满意的地方再次修改。离开录音棚,已是午夜时分,月光伴着回家的道路,而心中依然是那荡气回肠的旋律,久久不能平静。

      校歌发布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它把北服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主创团队的一员,能够参与整个创作过程,我感到特别欣慰。当然,这一版校歌在录制和编曲上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希望校歌能真正激发广大北服学子,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唱校歌,唱好校歌,期待未来我们能做一版百人大合唱的北服校歌,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又兴奋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