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督评快报(二十五)︱时尚传播学院教师教学分享:用学生最熟悉的方式,“玩”出一个24小时在线课堂
  • 2020-03-16
  • 来源:发展规划处、教学督导与评价办公室
  • 作者:时尚传播学院
  • 编辑:宋冰滢 曹敬攀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基于疫情防控及“停课不停学”的双重需要,学校为保证顺利实现线上开学,寒假期间积极部署。一是统筹安排,在组织、技术和资源方面,全面保障;二是提前谋划,在分类指导、优选模式和严格管理上,预案完备;三是因势利导,尊重线上教学特点,调整督导策略,减少师生焦虑。在各单位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月24日已全面启动线上教学。为了及时宣传报道在延期开学期间各单位以及全体师生所付出的努力、开展的工作、特色做法以及优秀经验,搭建起相互借鉴、学习、交流的平台,特开设《督评快报》专栏。期待各部门及师生投稿(文字报道、收获感想、绘画设计等题材形式不限)。投递邮箱jxdpb@bift.edu.cn(请注明“督评快报”)。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表演基础》

      授课教师:吴嵩(表演专业外聘教师,国家大剧院演员)

      授课方式:微信群、腾讯会议

      授课班级:2018级505班、506班、507班

     

     

      当前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在时尚传播学院、表演系各位领导和教研室各位老师们的协调帮助下,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我主讲的课程《影视表演基础》已经顺利授课三周六次了。现在回望一下当初,感觉真的是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视表演基础》是表演专业(服装表演、时尚编导、广告传播)的学科基础课。课程通过镜头前表演元素的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镜头前表演意识与感觉,在拍摄创作中训练学生在单个镜头内、不同景别下的镜头前表演能力,训练学生对于表演分寸感的把握,在单个镜头内大激情的表现能力与控制能力,以及在单个镜头中进行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

     

     

      在以往的教学中,这门课程必须依赖摄影机、监视器等电影器材,实地拍摄完成大量微相、微表情练习,课堂教学还要紧密依靠师生间、“导演”与“演员”间的即时互动。所以,当疫情来临时,我武断地认为这门课不适于网络教学。但是,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宗旨,在时尚传播学院和表演系领导的鼓励下,解放思想、积极创新的教学“改革”开始了。

     

     

    选取授课方式

      表演是实践的艺术,既然表演专业课是建立在艺术创作实践基础上的,在教学活动中,语言、身体语汇都是表演教学沟通的重要手段,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又是那么的重要,所以我们在疫情期间,找到最适合的交流方式,尽量打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就能够开展教学,并保证教学质量。我尝试了超星、雨课堂、慕课、小雨易连等,尽管这些网络教学手段都很先进,各有优势,但对于“表演课”上的交流还不够“稳定”。另外,这学期的课除了我已经带了一年半、有表演基础的小模班,还有从未接触过戏剧影视表演的大模班和重修的同学。对于这些同学来说,存在的最大学习障碍就是怯场、不自信、对表演的错误和僵化的认知,因此“解放天性”、帮学生找到学习的“安全区”就成为我考虑选择教学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封闭在家,我每天手机不离手,突然意识到我已经跟学生一样,成了“手机奴”,刷朋友圈、发微信成了生活日常。然而微信是学生们最熟悉也是最愿意接受的沟通方式,微信群可以满足技术稳定、分享资料便捷,方便讨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不受时间限制,这样远在欧洲的同学也不会因为时差而错过学习、交流的内容。这样,便可以通过在微信群讲述、分享、提问、解答、讨论等形式,将影视表演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

     

     

    调整教学内容

      找到合适的“交流方式”之后,就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大家在家学习,自律性难免变差,又缺乏教与学面对面的即时互动和监督,理论教学会变得枯燥,尤其是对于他们完全不了解的“第七艺术”电影,会因为“听不懂”“没听说过”而产生隔阂,无法完成教、学、做、讲评、思考、改进、再做的闭环,教学质量和进度难免受到影响。为了让理论知识更“接地气”,在备课中我大量查阅史料,将正史野史加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讲述电影技术的发明、电影的产生,科学家们的“明争暗斗”和电影人间的“恩怨情仇”,学生们都说我把《世界电影史》讲成了“评书”,每次下课都应该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课分解”。通过趣味的历史,让未来会成为电影演员的学生们真正了解了电影这门艺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以大量实例为同学们讲述电影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电影表演的创作流程,电影表演的特点,电影演员的职业特点、必备条件等。

     

     

      每次上课前,我将准备好的教案结合当下最新行业情况,提前录制好授课的音频。在上课时间里全班一起听,在所有人物理时间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同时在微信群里公布图片、视频,来辅佐说明教学内容。在微信群里用文字标注音频中的知识点。所有授课内容,按主题录制成不同段落,留出同学们喝水如厕等私人时间,也给他们心理上缓冲和休息。在音频不同段落之间,播放各种有趣的电影创作视频资料。并且为了保证学生上课考勤,并切实做到“真听真看真学”,我在微信群里不仅线上进行答疑,还做随堂测试,测试内容全在我刚刚讲的内容里。同学们课堂积极性很高,我的讲述内容就越来越丰富,竟然还拖堂下课了。

     

     

    促进自主学习

      同学们有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增强。我安排同学们大量观摩经典电影作品,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独白,为了将来他们能够亲自演绎这一段独白,我要求他们撰写人物小传。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经常深夜发来他们选定的影片片段,跟我讨论。也会因为电影独白、旁白(解说词)、对白的问题,争论不休。当显现出来的问题普遍的时候,我就会在课余时间在微信群里集中讲解和说明。课堂教学也不再仅限于一周两个半天课那几个小时,变成了Be ready at all times,随时随地on line。延展了学习的时间空间,把对电影知识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求。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不能课堂教学影像拍摄的损失,锻炼运用表演的外部技术塑造人物形象,我给学生留了一次有趣的课后作业。选择一个他们自己喜欢的经典电影经典人物形象,发挥无限创意,不受疫情影响,从人物的造型、服装、化妆、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等多个方面来仿拍经典电影画面,塑造角色。这不是cosplay,而是给大家一个“比肩”偶像、致敬经典的机会。并且全班评选出:金像、银像、铜像、最佳出镜、最佳服装、最佳化妆、最佳道具共七个大奖。没有认真完成和畏难放弃的颁发“吃瓜群众”称号。同学们热情高涨,对拍每一个画面都精益求精,我们师生间会一对一的交流,分析细节,大到动作幅度、小到眼神、表情、嘴角的角度。同学们不仅发挥想象力解决服装、化妆、道具,拍摄中还涉及景别和视听语言等知识,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积累了兴趣。

     

     

    邀请嘉宾交流

      为了让网络教学在趣味性之外更具实用性,我请来了合作过的演员在线跟大家交流互动,并加入腾讯会议这个新的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第一期的交流会,请来蒙古族青年女演员包圆圆,她也是有一米七几身高的大个子,由模特成功转型为影视演员,已经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并跟著名导演陈可辛合作过《三分钟》《夺冠(中国女排)》两部影片。腾讯会议室在线交流中,包圆圆讲述了自己转型的经历、学习表演专业知识的经历,跟同学们分享了casting选角和在片场拍摄的经验,给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选择打气。随后的Q&A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问了关于“面试失败后如何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果角色和自己本身的性格完全不同,怎样快速进入状态”“片场人多干扰大,怎么调动情绪不受影响”“怎样更好的代入角色?表达出导演想要的感觉”“在拍戏的过程中忘词了有什么技巧”等很多实际问题,嘉宾也一一做了回答。

     

     

    加强思想教育

      在正常教学任务之外,为了帮助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调整心态,完善心理建设,我也会跟学生们一起玩儿他们最熟悉的抖音,让他们即便是隔离在家,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还策划、撰写,并带领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拍摄录制了朗诵《致逆行者的歌》,向一线白衣天使们致敬,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身体力行地投入到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阻击战中来。我在课上常说,观察生活是一个演员一辈子的功课,社会责任感、良知、责任心、敢于担当,是艺术工作者难能可贵的品质。鼓励孩子们运用他们所学的专业,勇敢地表达内心。尽管不完美、有瑕疵,但瑕不掩玉!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参与!

     

     

      通过这次教学的创新和大胆尝试,用同学们最熟悉的方式,以“玩”的心态拓展了教学空间、拓宽了知识结构,更增强了我和同学们学习研究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无穷的创造力。

     

     

      当然,对于表演实践类课程,网络教学的弊端和不足仍然是显而易见的,迫切需要后续增加补偿课时,进行大量镜头前的技术训练。期盼疫情早日过去,待到漫山遍野花开,我们415教室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