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转为艺术院校,2020年明确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等你来 |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最全招生信息来啦!
- 2025-06-28
- 来源: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招生工作处
- 作者: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招生工作处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
近年来,北京服装学院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精神,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以多元的培养体系、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开放的学术氛围,守正创新、实干为先,不断建设“美丽北服”“幸福北服”“平安北服”“阳光北服”,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北服篇章。
为进一步帮助广大学子了解学校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特色、科研成果等情况,党委宣传部联合各二级单位特别推出“北服等你来”系列专栏。
今天,让我们走进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
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是学校成立最早,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二级学院之一。现有艺术与科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轻化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纤维与时尚设计”实验班,实施“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毕业后获得学院颁发的“创新人才实验班”证书。拥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纺织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硕士学科点,以及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点。学院拥有 “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服装材料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纺织纳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CNAS认证的“服装安全研究检测中心”。在校生约1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0余人、本科生830余人。教职工80余人,教授、副教授62人,博导2人,硕导53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学者、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等强大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承担及参加国家973、863、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及相关企业项目近300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硕果累累,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学院两项成果获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举办“自然 · 而然——可持续材料创新应用展”暨“2023先进纺织服装材料高层论坛”
刘宇坤身着我院团队参与研发的射击服摘得奥运金牌
学院建有多个重点实验室、检测和研究中心
纤维与时尚设计实验班
纤维与时尚设计实验班”以现代纺织、服装及家纺等产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为基础,以培养“艺工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从纤维设计为原点,历经纱线和面料的设计与实现,最终在纺织品及服装设计中应用。课程设置注重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训练,通过融合科技、艺术、时尚为一体的纺织品载体,最终培养具有科技基础、艺术创造、人文素养、时尚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实验班依托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轻化工程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学院2018年新增的“艺术与科技”专业,充分发挥两个工科专业和一个艺科专业所具备的优质教学资源及校外专业机构的支持,针对艺术与工程相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全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理论教学方面,整合学校优秀师资,组建一支由纤维、色彩、纺织品、艺术设计为背景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同时还组建由中国化纤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以及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构成的校外教学团队,完善理论教学内容和提升其实效性,确保学生在校内即可了解产业状况,熟练掌握纤维与纺织品时尚设计的方法与开发流程;在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专业特色开设系列化校内外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深入到设计与产品开发一线,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现国际化的对接和拓展学生视野,设置国际工作营、国际合作课程以及国际院校交换生项目,通过参与项目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设计能力。
同学在教师指导下专注实验
实验班独立设置,教学与管理按照学校的相关制度进行,并配备专业导师。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学院颁发的“创新人才实验班”证书。
艺工融合特色课程
纤维与时尚设计概论、艺术与科技创新思维、功能与智能纤维纺织品、纺织图案、纺织品色彩训练、机织物工艺与设计、针织物工艺与设计、创新织物设计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服装纤维材料)
关键词:纤维、 功能化、 智能化、绿色化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化学纤维专业,始建于1959年,2004年更名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新工科”建设项目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本专业为主要支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环保型多功能纤维材料团队”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市级创新团队,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计划。在专业建设早期,为我国的化纤事业发展、满足人们的基本穿衣需求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基于学校的艺工融合办学特色,本专业的教学重点与科研方向,逐渐深入到满足人们对服装或其材料的功能性、智能性、舒适性以及时尚化的新需求。本专业采取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形成了聚焦于纤维,以实现纺织服装功能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的工• 艺融合特色专业发展方向,强调以“工程应用”为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近五年来,专业教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学者”“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荣誉称号30余项。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约100余篇,EI收录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多项已在企业进行成果转化,2项分别获得中国发明协会的发明创业奖金奖和铜奖。
王锐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师生团队获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学术组金奖
专业课程
本专业以成纤高分子的结构设计、合成及其加工技术为核心,聚焦纺织服装材料的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性等方面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兼顾与艺术素养、绿色环保理念、智能可穿戴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交叉及艺术与工程的融合。
专业核心课程有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科学实验、聚合反应原理及工艺、聚合物成型加工和材料设计项目实践。
专业拓展课程有功能智能纺织品、功能和高性能纤维材料、智能可穿戴技术、纳米材料与复合材料和纺织品数字模拟技术。
素质拓展
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教研相长。基于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研项目实培计划和毕业设计环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氛围。近年来,本科生发表高水平的科技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本专业的学生在各类高水准学科竞赛中 “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BASF杯”化工原理设计大赛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获得第七届“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一等奖、全国铜奖1项,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践基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的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高分子材料(纺织与纤维)综合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校内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有江苏盛虹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和工程问题,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排名不分先后)包括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华时代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安踏集团斐乐服饰有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爱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新药研发公司、天津金汇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内头部企业。
学生发展
本专业学生具有基础“厚”、出口“宽”、专业“精”的知识特点。毕业生可在材料、能源、环境、生物、医药、教育等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组织管理、工艺设计与开发、市场调研、经营管理、生产销售以及商务贸易等方面的工作。
该专业具有保研资格。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1/4以上的同学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学习。2024届的毕业生考研升学录取率超过30%。
轻化工程专业(纺织服装色彩赋予与功能化)
关键词:绿色制造、色彩赋予、功能实现
轻化工程专业是北京服装学院与学校同龄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英国染色家学会(SDC)教育委员会”教学质量认证的单位,专业依托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围绕“赋予纺织服装色彩和功能”开展教学和科研。内容覆盖低碳环保染整加工技术、功能纺织品研发与评价、智能可穿戴技术、传统印染技艺传承与创新、生态纺织品研发与评价、服装科学养护等内容,是连接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纺织品艺术设计的纽带,是体现我校“艺工融合”办学特色的主要专业之一。
专业核心课程
纺织品染色印花、纺织品整理、染料化学、纤维化学与物理和染整设备。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
染整新技术、纺织品色彩与流行趋势分析、智能可穿戴技术、纺织品生态检测、功能智能纺织品、纺织品数字模拟技术和服装科学养护。
学生能力获得与职业发展
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在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及相关领域从事与“色彩&功能”相关的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可在服装、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从事工程管理技术研发、采购贸易等工作;可在国家专利局、质量检测机构、海关、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技术监督、教学科研等工作;可在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业或从事设计服务、产品研发等工作。近年来,学生就业去向(排名不分先后)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公安部检测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印染协会、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中石油吉林分公司、安踏体育用品公司、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卡帕(Kappa)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伯希和户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波司登国际服饰(中国)有限公司、迦达(GIADA)高级时装有限公司、新兴际华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山东鲁泰纺织集团、朗姿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多元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业内头部国企、民企。
该专业具有保研资格。历年来,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部分学生以优异成绩跨专业考取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充分体现了交叉学科学习的优势。
学院师生斩获多项全国、省市大奖
举办“清代纹样色彩复原与数字重现”工作坊
艺术与科技(纺织品设计)专业
艺术与科技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专业前身为染织艺术设计专业,始建于1988年,是北京服装学院最早成立的设计类专业之一,经过30多年的教学实践,建立起“科技、艺术、设计、时尚”多学科交叉、“艺工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80% 以上海外教育经历的师资队伍,荣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面向国家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战略及北京市都市经济建设对复合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备纺织科技基础知识、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纺织品艺术设计创造力、时尚趋势预测力与国际化视野的专业设计人才。在新科技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定义纺织品设计概念是本专业的教学亮点。教学核心理念是以通识教育为前提,注重学生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以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把新科技与传统工艺进行融合的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涉及服装、服饰、家纺、家居、未来高科技纺织品以及功能、智能纺织品发展趋势研究等领域。
低年级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设计思维训练和专业基础课为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纺织品设计的基础语言;高年级课程以专业训练为主,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专业素养和对未来相关行业发展的设计引领能力。一年级主要课程为通识教育和设计思维,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习惯,养成设计思维方式;二年级课程为全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强调“宽度”和“广度”,拓宽专业知识结构,为学生更深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三四年级以专业方向的特色系列课程为主,课程内容强调“深度”和“精度”。
学院24位学子获得2024金纺锤·中国软装美学空间设计大赛、中国丝绸家居生活设计大赛多项荣誉
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创新织物设计、织物与空间设计、表皮创新设计、跨专业联合创新设计和生活方式与设计方法等。
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师团队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可实现双语授课。资深教授来自行业翘首,同时长聘国外纺织服饰行业资深专家任教。师资队伍梯度合理,实力强大,教师研究专业方向丰富完整。
纺织品设计专业有丰富的国际教学实践,设有多门由外籍教授主导的纺织品设计工作坊。例如由瑞士卢塞恩应用与科技大学纺织品设计专业主任Christina Moor主持的“丝路记忆”工作营;由澳洲纽卡斯尔大学纺织品艺术家Brett Alexander主持的“新材料创意”工作营;荷兰色彩专家Astrid Davidse团队的“色彩”工作营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科技、设计紧密相关的研发、管理等工作,包括家居软装、家纺产品、时尚服饰、智能纺织品、CMF(色彩、材质、表面处理)等方面的设计师,自创独立设计师品牌和个人工作室,时尚设计杂志、专业设计咨询机构、专职教师等。本专业学生在行业和用人单位形成良好口碑,近年来,学生就业去向(排名不分先后)包括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京东)、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快手)、北京工美集团、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厦门安踏服饰有限公司、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迪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罗莱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博洋家居有限公司、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也有很多毕业生活跃在设计策划、传播、文创等领域,并成为骨干力量。知名校友创办自主品牌,从事插画师、设计等工作。
该专业具有保研资格。近年来,有超过30%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知名高校。
相关新闻
重要通知
- 关于以北京服装学院名义举办赛事活动的声明
25-06-27 - 关于开展2024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通知
25-05-30 - 关于2024年申请增设新专业的公示
24-08-25
北服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