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北服故事·校友谈 | 唐建玺:北服是我成长的沃土
  • 2019-09-12
  • 来源:党委宣传部、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 作者:校记者团学生记者 狄芷伊、王雪梅
  • 编辑:宋冰滢 曹敬攀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浓浓母校情,依依校友心。为迎接北京服装学院建校60周年,党委宣传部与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联合推出“北服故事·校友谈”专栏,听校友们(排名不分先后)分享他们与母校精彩而独特的故事,以及毕业后的心路历程。一代又一代北服人薪火相传,践行着“与美同行”的不懈追求。

     

      唐建玺,北京服装学院1998级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导师。佐上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爱虎环保扶贫支教基金会创始人。

     

     

    “他乡家园”是北服,千锤百炼铸品格

     

     

      唐建玺说在北服的学习生活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品格。刚入学的他并不善言辞,后来加入了校记者团,他内心的狂热得以充分表达。在记者团学习和采访的过程中,也通过撰写文章实现了自我价值。他说,面对自己的弱势他没有望而却步,而是在无声之中积蓄力量,在记者团获得了进步。这都成为了他前行路上的动力,也为今后的学习和事业奠定了基础。

     

     

      唐建玺待人处事的风格也深受北服老师的影响。他回忆说:“我大二开始做兼职,大三在校外做全职,当时的毕业设计导师贾荣林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宽容和理解。还有负责记者团工作的胡迎庆老师,她经常会带团员一起帮助贫困家庭,我后来之所以从事慈善事业,离不开胡老师的言传身教。”

      唐建玺说,北服的这些敬爱的老师们,让他学会了包容,明白了不求一时、点滴积累和帮助他人、成就自我的重要性。

     

     

    创业路上多磨砺,逆向思维促坚持

     

      在北服就读时,唐建玺第一次在学校拍摄毕业设计秀照片,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展览,那时他便萌生了为中国时尚事业做贡献的念头。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后,他便在校外寻找相关的兼职工作。一边要完成学业,一边要工作,这锻炼了唐建玺快速解决多项问题的能力。这种主动给自己“找困难”的做法,影响了他对人生的规划,他没有选择直接进高薪工作岗位这条“容易”的路,而是选择帮助兼职的公司度过最艰难的人员变动期。

     

     

      唐建玺2002年从北服毕业,2003年开始创业。创业的第一年,公司面临经营困难,在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他还是决定出资参加北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幸运的是,公司在展览上的亮相得到了不错的反馈。唐建玺后来把它称为是一种商业直觉或叫做“逆向思维”:越是很多人反对,就越说明大家都不敢去尝试,而此时自己去做,成功概率就会更高。

      他认为,有时候“错误”的选择,却往往能带来更大的成长价值。“短暂的得到并不是真正的拥有。有时候那些看起来会吃亏的选择,反而会让人从中得到真正的历练。每一次的困难或危机都像是竹子的节一样,节越多,竹子的生存能力就越强,面对强大的风雨的时候也就有能力相抗衡。”

     

    心怀感恩谱新篇,回馈母校搭平台 

     

      唐建玺在北服就读时,每周都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设的“华商论坛”聆听当时全球或中国大企业家们的演讲,他很受启发,希望北服的校友们也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2009年,他开始回馈母校,最想做的就是请中国服装时尚行业大企业家们到北服演讲。

      在北服建校50周年活动期间,唐建玺协助北服主办了一场“全球时尚文化经济高峰论坛”。除此之外,在“中国时尚O2O与大数据论坛”“中国时尚互联网大会”等活动中,以及在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方面,他也一直尽心尽力。2010年至2012年期间,唐建玺协助创建师生创业创新的共享平台——北服创新园,为北服学子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创意价值的平台。

     

     

      唐建玺还成立了“环保扶贫支教爱虎行动慈善基金会组织”。6年间,环保扶贫支教覆盖7个省份,42所贫困山区中小学,近万名贫困师生,388万元物资捐赠,从贵州遵义、毕节、黔东南,到四川泸州、雅安、大凉山州、从湖南永州再到陕北榆林,走了一个扶贫长征。

     

     

    唐建玺寄语在校生

     

      学会“不与人争,而无人与之争”。不争不是不精进,而是不在名和利方面争,无人与之争,是一种境界,即通过努力达到一种自我的升华。

      学会平衡得与失,因为得失之间经常转换,得到少,未必是坏事,失去未必一定是糟糕的。因为,总会有最好的结果等着你,坚持不放弃,坚持正念、善心去做你喜欢的事,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