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北服故事 | 尽心于所学专业 行善于所处社会——访北服退休教授黄绍勋
  • 2019-03-13
  • 来源:北服记者团
  • 作者:王家轩 狄芷伊 摄影:王家轩 狄芷伊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

      重温北服创建史,激励今日北服人。为迎接我校建校60周年,进一步追忆学校的发展历程,浓厚师生的爱校热情,党委宣传部策划了“北服故事·口述历史”征集活动,联合学校离退休工作处、校友会一同寻找曾在北服从教、从学、从工的老师、校友和职工,再现他们的亲历、亲见、亲闻,记录学校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和精彩瞬间,触摸一路踏歌而行的脉搏。如果您也是有故事的北服人,愿意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采撷北服记忆,我们期待您的赐稿。投稿邮箱xcb@bift.edu.cn(请注明“北服故事”)

      

    【记者手记】

      3月6日上午,我们如约来到北京服装学院退休教授黄绍勋老师家中进行采访。黄绍勋老师已经年过八十,但见到他时依旧能感受到一种焕发的精神。当日阳光正好,我们坐在沙发上听黄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与北服之间的故事,回到那段过去的时光。

     

     

    “尽心于所学专业”

      

      故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讲起,黄绍勋老师身为海外华侨,出生于越南堤岸东郊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华侨家庭。在黄老师求学期间满怀着报国的热情,高中毕业后一度在越南芹苴任教,怀揣着报国理想的他,与他的学生一道,几经辗转,于1957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黄老师回忆道,这段经历锤炼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7年后,黄老师从天津大学化工系造纸专业顺利毕业,分配到北京化纤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前身)教书。黄老师说,一直觉得教书是自己的使命,他热爱教师的工作,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据黄绍勋老师回忆,北京化纤工学院的前身是纺织工业部干部学校,位于东大桥白家庄。1959年改名为北京纺织工学院,当时设有棉纺、毛纺、机织、印染等专业,学制是五年。在1961年的时候学校迁址到了东郊定福庄。当时的校址占地面积并不大,只有一栋六层的教学楼、一座食堂和两栋宿舍楼。在1961年为了响应国家促进化学纤维工业发展的号召,校名改名为北京化纤工学院,撤销全部纺织类专业,新设化学纤维工程和基本有机化学工程两个专业。

      黄老师说,那时的学校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只有几间小小的办公室,常常是几个老师挤在一间办公室办公。住房也很紧张,单身教师都住集体宿舍,甚至刚结婚的教师也没有新房住。不久后,纺织工业部决定将学校性质转变为以化学合成纤维生产加工专业为主,专门培养化学纤维、纺织化学工程技术人才的院校。

      而当时在纤维素教学工作的只有两位老师,加之学生的人数并不多,黄老师就暂时负责助教和辅导学生的工作。在辅导之余,于是每天就抱着砖头一样厚的书学习,积累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用情于所爱书法”

      

      30多年来,黄绍勋老师经历了北京化纤工学院并入北京化工学院,后又恢复北京化纤工学院,再后来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的各个历史阶段,他本人也由一个助教升为讲师,再发展到高级工程师。一步步走来,有喜悦,也有忧虑;有振奋,也有期望。

     

    黄绍勋副教授书法作品&典籍

      

      1984年,黄老师开始担任无机化学实验室主任。当时实验室的条件相当艰苦,黄老师要配制上百种化学试剂,洗涮上千个试剂瓶,写数千张药品的标签,并把标签分别贴在试剂瓶上,还要绘制许多操作的标准挂图贴在实验室墙上,如此等等,每天废寝忘食地投入到这些工作中来,寒暑假都没有休息过。渐渐的,由于黄老师精心管理、合理安排,实验室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起来,在学校每年的评优中都榜上有名。研究机构不断发展壮大,靠的是实验室全体人员的辛勤劳动,艰苦创业的精神。他干好别人不愿意做的,做好自己可以做的,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

     

     

     

      1986年,黄绍勋老师又开始担任班主任的工作。那年有32名学生入学,其中有20余位来自外地的同学。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更多地互相了解,更好地互相融入,黄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参与各种活动。例如在国庆节期间组织同学们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都很激动,纷纷在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

      在实验室和教学的工作之余,黄老师还一直保有着从小养成的兴趣,就是书法。而当时学校的工美系刚刚成立,因此黄老师被调到工美系,担任书法课的教学工作。这样一来,他对书法的钻研和创作愈发不可收拾,把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也应用到了教学工作中。

      1993年的秋天,黄绍勋老师用隶书写就一幅一丈二尺的巨型书法作品,内容是八百余字的《前后赤壁赋》,被收藏并展示在天安门城楼的会议室内。北京服装学院的师生们闻讯后纷纷到城楼观赏。看到黄绍勋老师创作的隶书作品笔道刚劲、温润洒脱,交口称赞这是一幅精品。而黄老师也一直发挥自己的专长,投入到公益工作中去。

      

    “行善于所处社会”

      

      2018年12月28日,由于黄老师一直热心公益、敬业奉献,被推荐为“北京社会好人榜”典型人物上榜,成为北京高校唯一一名上榜者。

     

     

      多年来黄老师一直热心公益,当看到修路工人在炎炎夏日下辛苦地劳作,他主动找到包工头,承担了30多个工人的每日所需用水费用;在四川雅安地震募捐的现场,黄老师在捐款箱旁支起简易的空间,为前来捐款的人书写一副毛笔字,看似普通的暖心举动却少有人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尽心于所学专业,用情于所爱书法,行善于所处社会。以书法传承文化,以书法善做公益,以书法传递爱心,以书法服务社会。知足常乐、笑口常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胸怀开阔、顺其自然,这是黄绍勋老师给自己的生活座右铭。

     

     

      退休后的黄老师还一直心系北服。2014年金秋10月,正值北服建校55周年,正在门头沟开会的黄老师主动承担起了为学校书写校训的工作,“我也是北服的一份子嘛,这是我应该做的,还有需要的话尽管说,再忙我也会全力以赴的。”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黄老师心中对北服那份浓浓的爱。在建校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黄老师也有一些肺腑之言想对北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