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北服故事 | 敢为人先求创新 改革发展引路人 —— 访我校原招生办主任刘相臣
  • 2019-01-11
  •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记者团
  • 作者:马锦辰 狄芷伊 郑笛 采访:钟祯 摄影:王雨桐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

      重温北服创建史,激励今日北服人。为进一步追忆学校的发展历程、浓厚师生的爱校热情,党委宣传部策划了“北服故事·口述历史”征集活动,联合学校离退休工作处、校友会一同寻找曾在北服从教、从学、从工的老师、校友和职工,再现他们的亲历、亲见、亲闻,记录学校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和精彩瞬间,触摸一路踏歌而行的脉搏。如果您也是有故事的北服人,愿意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采撷北服记忆,我们期待您的赐稿。

      投稿邮箱xcb@bift.edu.cn(请注明“北服故事”)。

      

    【记者手记】 

      近日,党委宣传部学生记者对我校原招生办主任刘相臣老师进行了采访。刘老师参与并主持了1994年至1996年间我校艺术类、工科类专业招生录取及迎新工作,他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在北服的那些日子......

     

     

      1994年4月,刘老师走上招生办负责人的岗位。由于当时处于学校刚更名的时期,招生办刚刚成立,人员较少,而招生考试工作不但政策性、实效性很强,而且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由于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的特殊性和承担工科、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的双重任务,刚刚上任的刘老师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带领部门老师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工作,对我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引入计算机参与招生管理

      根据刘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北京服装学院每年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规模相当于纺织总会所属五校招生的总和,报名人数相当于纺织总会所属院校报名总数的三分之一,也给招生考试工作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以往完成每年的招生录取工作所采用传统人工计算、抄写的统计方法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财力。因此,引入计算机参与招生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996年3月至1996年9月,刘老师带领招生办立项研究《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类专业招生微机管理系统》,进行了工科、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工作的回溯建库工作,开发了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招生工作的软件,建立了艺术类专业招生微机管理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招生工作微机管理。

     

     

     

      当时发放《文化考试通知单》需动用26人次、8个部门,用4至6天时间才能完成,而使用微机辅助管理系统后只需调集12人,两天时间就能完成为1300余人发放《文化考试通知单》的任务,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工时。

      由于微机辅助招生工作的实践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刘老师将我校采用微机辅助管理的研究过程及成果以《强化计算机管理招生系统,进一步提高招生管理工作水平》《对计算机在调控招生生源计划、录取、统计工作中应用的研究》(作者刘相臣、赵东)为题在纺织直属高校1995年招生工作研究会上交流,论文收录在《高等学校招生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

     

      

    高度重视招生队伍建设

      考虑到艺术类生源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为了充分发挥招生工作的主动性,刘老师开始考虑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招生工作队伍。将招生办从教务处独立出来,隶属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管理。

     

     

      为使招生工作人员掌握好国家有关招生政策、法规,熟悉招生工作业务,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招生工作,刘老师于1994年6月编制了《北京服装学院招生录取工作手册》,并于1996年2月进行再版。

      

    创新招生手段

      吸引优秀的生源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保证,而扩大招生宣传是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

      刘老师带领部门人员通过各种平台广泛宣传学校的专业设置、研究方向、师资力量和招生就业情况等。拟文和编写的《招生宣传专刊》分别发表在《中国高校招生》《中学生知识报》《中学生科学报》《光明日报》《中国服饰报》《新晚报》(哈尔滨)《北京招生通讯》等多种报刊上。

     

     

      其中刘老师编写的“北京服装学院”招生信息分别收录在《高校招生考试及填报志愿指导全书》(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纺织总会直属高校1995年招生专业介绍》中。同时,还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艺术类考点、美术高中和美术考前班等部门、单位寄发招生宣传材料。此外,刘老师还带领招生工作队伍积极参加每年一度的高考咨询活动,为考生及家长答疑解惑,并开辟招生宣传橱窗。

      与此同时,刘老师针对招生人数少、报名人数多,生源竞争激烈的特点,在总结多年招生录取、高考咨询的基础上,主编了《高等艺术院校(系科)报考指南》和《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类专业考试与试卷评析》等著作。为引导考生报考、提高考生应试能力、增强考生竞争意识,在《真维斯全国时装设计大奖赛优秀作品选》(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刘老师以“怎样报考艺术类专业——服装艺术设计”为题进行招生指导。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吸收优秀的人才和提升北服学子的自豪感,刘老师带领工作人员淘汰了传统公文形式的《录取通知书》,重新设计了版面新颖、图文并茂,充满激情的《北京服装学院录取通知书 》,尤其是载有激励北服新学子勤奋学习、勇于进取,为成为跨世纪合格接班人而努力的迎新贺词,备受鼓舞。

     

     

      刘老师总结整理多年从事艺术类专业招生的经验,撰写了《踏向服饰艺术殿堂之路——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类专业介绍》一文,发表在《美术向导》(1997年第1期)中。并担任总策划、精心录制的《踏向服饰艺术殿堂之路》电视教学片(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1996年版),不仅回答了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关于报考艺术院校急切关心的问题,还提高了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应试应变及鉴赏能力,对考生报考和择业均提供了指导。

      

    首招服装表演专业

      刘老师回忆,1993年,我校首次招收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招生人数15人。为了扩大生源,提高学校知名度,确保学生质量,1994年春,招生办派出多支宣传小队,到沿淮海地区的城市选拔学生,还赶赴“95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和“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现场挖掘人才。此外,我校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评委队伍为该专业人才的选拔把关。与此同时,刘老师意识到服装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两年的专业学习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在1994年,他请示校领导并报国家教委批复,同意将服装表演专科(两年)改为本科(四年)。旨在使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与实践,掌握服装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服装表演的理论与技能,具有一定的艺术及人文科学知识和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具备整体造型设计、服装市场营销、时装表演编导和策划的经验与能力。

     

      

    首在国际范围招生 

      为了提高我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境外的知名度,刘老师撰写了《当今众多女性向往的高雅职业——时装模特》并发表在香港《中国经济》报中。鉴于我校艺术类专业生源状况良好、竞争激烈和知名度的显著提高,1997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北京服装学院从港澳台地区招收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请示”。

     

     

      在香港回归前夜,刘老师以时任我校招生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参加由国家教委组织的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等30所高校招生办主任组成的参展团,赴港参加 “第七届教育与职业博览 ”国际性盛会。我校招生办精心摄制、挑选了照片,编写了相关的文字资料、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的招生简章,准备了参展的十余种图书,录制了《踏向服饰艺术殿堂之路》电视教学片。在短短的几天展览中,我校展示的图片、视频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和家长,前来索取资料及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刘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参观咨询的人群。在参展期间,刘老师还与香港贸发局图书馆、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制衣训练局和国际升学服务中心人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换了资料,并对今后的合作进行了商讨。

     

     

      此次博览会为我校的国际招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7年我校成立国际学院,1998年开始招生,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数额稳步增长,位居北京市前列。

      我校与纺织系统院校保持密切联系,为浙江丝绸学院、天津纺织学院和郑州纺织学院在我校设立了考点。同时还得到了多所首都高校的大力支持,选送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服装表演专业考生考试评判评委,并屡次交流招生录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