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不止国潮!北京服装学院联合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2023运河文化时尚大赏”
  • 2023-09-28
  • 来源: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作者: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服装学院等承办的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系列文化活动——“2023运河文化时尚大赏”9月27至30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西海子公园精彩呈现。活动以“不止国潮”为主题,用当代审美理念全新阐释运河文化,使其与潮流时尚完美碰撞、交融,串联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时尚对话,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00.jpg


    今年的运河文化时尚大赏包括沉浸式游园、国风市集和时尚大秀三部分,以“游观园、市珠玑、兴意浓、赏华裳”四大场景为核心,巧妙地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元素点缀其中。

    “赏华裳”时尚大秀作为“2023运河文化时尚大赏”的重要内容,首次在城市副中心设置水上舞台,以丝带作为核心视觉符号,寓意大运河沿线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大秀演出分为四个章节,其中第一、二章节系列服装设计由我校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顾远渊副教授团队完成。第一章节服装的主题为“河运浮璋”。古代“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璋”作为礼器之一,融入服装设计中,体现了运河沿岸城市的经典地标建筑、船舶、水纹、瓷器等纹章,呈现出运河文化的多元特性。第二章节服装的主题为“坤灵盛景”。“坤灵”是东方的雅称,服装设计呈现了运河沿岸人文景观的灵秀,运河船运线路在服装上的视觉化则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盛景。

    103.jpg

    顾远渊副教授团队设计作品


    大秀第三、四章节系列服装设计由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梁燕教授团队完成。第三章节主题为“粉彩使海”,服装呈现了以明清瓷器粉彩色为主调的轻盈、清透、典雅感,再现了大运河沿线南北交融的文化带上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第四章节服装的主题为“百鸟朝凤”,服装通过浓烈的色彩、千姿百态的众鸟图案呈现出一派盛景。百鸟朝凤、万州朝贺,既是对历史上各地经大运河来到通州向京城觐贺盛况的再现,更彰显了运河文化的传承理念与时代价值。

    梁燕教授团队设计作品


    在精彩的舞蹈表演之后,展示了北京服装学院2023届优秀毕业生的文化创新优秀作品。以服装为载体,精彩演绎了中国青年设计力量对文化的理解和对设计责任的表达。

    同时,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的师生还带来红楼元素的游园表演,用传承经典、创新未来、音舞诗画演绎时尚北京的厚重与绚烂、活力与魅力。“游观园”依托西海子公园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设置多处景观场景。“宝黛初识”“海棠诗社”“黛玉葬花”“幻虚十二钗”......随着演员的生动演绎,红楼梦中亦虚亦幻的经典场景一一浮现,为市民营造更多沉浸式体验感受。

    “游观园”活动照


    来自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和时尚传播学院的近百名师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策划、服装设计、表演及演出保障工作。他们的精心设计和精彩演出,使观众通过水上秀场和创新服饰直观感受到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参与活动,师生也进一步了解了运河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止是国潮,也不能止步于国潮,要为文化搭建起一座通往生活的桥梁,让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这是致敬传统、创新融合的最好方式。通过文化创新的实践探索,有效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表示,在过去两年举办以“融和”“国潮”为主题的时装秀的基础上,此次再度与城市副中心联手,意义非凡。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不止国潮”,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被赋予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学校“服装学”交叉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北京服装学院凝聚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和传播力,为时尚赋能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对于打造北京时尚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