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北服故事】扬帆起航正当时——访我校第一批毕业生张大省老师
  • 2018-04-27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陈伟然 摄影:郝天时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重温北服创建史,激励今日北服人。为迎接我校60年校庆,进一步追忆学校的发展历程,浓厚师生的爱校热情,党委宣传部策划了“北服故事·口述历史”征集活动,联合学校离退休工作处、校友会一同寻找曾在北服从教、从学、从工的老师、校友和职工,再现他们的亲历、亲见、亲闻,记录学校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和精彩瞬间,触摸一路踏歌而行的脉搏。如果您也是有故事的北服人,愿意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采撷北服记忆,我们期待您的赐稿。投稿邮箱xcb@bift.edu.cn(请注明“北服故事”)

     

     

    近日,党委宣传部学生记者对我校老教师代表张大省老师进行了专访。再次回到校园的张老师,心里充满了对校园的热爱,与我们小记者畅聊一个下午,讲述他的北服故事。

     

     

    张老师告诉我们,今天的“北京服装学院”最前身是“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69年12月全校教职员工和69级、70级学生迁往江西省分宜市“五七”干校,在江西期间的1970年7月69级和70级的学生毕业分配到全国各地。1971年1月全校教职员工又重新迁回北京,暂时搬到现今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西南角的一栋楼内。1971年中,因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学校由纺织工业部管理划归北京市管理,与北京化工学院合并办学。至1978年中期,又重新成立了“北京化纤工学院”,归属纺织工业部领导,最初阶段一部分教学工作仍然在北京化工学院,而1978年入学的学生则在以前的东郊定福庄校址上课。直至1983年4月终于“定居”于今天的和平里北土城元大都南侧的樱花园校址,并于1987年10月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

    1959年8月底,北京纺织工学院的第一批学生陆续地来到了北京朝阳门外东大桥棉花地甲10号,张大省老师就是这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大门朝南,门前只有3米高的两根砖砌,外面涂有水泥的柱子,东面的立柱上挂着“北京纺织工学院”的牌匾。走进大门两侧各有一个篮球场,约20米就是一栋有着3个门洞的建筑,似乎是家属宿舍楼,后来明白了这就是当时的“教学楼”——纺织部宿舍65号宿舍楼。

    “老师们非常热情地为我们办理了入学手续,带领我们来到后面一栋同样模样的楼前,告知这就是我们的宿舍楼——纺织部66号宿舍楼。”说是两栋楼,实际上南面的一栋“教学楼”共3个门洞,其中两个是属于学校的,另外一个则是纺织部的家属宿舍;而后面的一栋结构完全一样的楼,只有最东面的一个门洞是属于学校的。张大省老师算是“北京纺织工学院”的元老级学生,一共200人,6个班级,分为纺织系和染化系。纺织系4个班级,每个班35人,91班是棉纺专业,92班是毛纺专业,张大省老师所在的93班是毛织专业。94班是棉织专业。染化系共有两个班级,每个班级是30名同学,被编为95班和96班。“如今还记得我的班主任是白侠君老师,一位很和蔼的女老师。”张老师回忆道。

    91~94班在一起上公共课,地点是在纺织部宿舍西院的一间高大的房子,位于现今朝阳医院北门对面的大院里,当时大教室的北侧是一个“合作社”,也就是现在称作的小卖部,南面紧邻着的就是食堂。当时95、96班人数少就共用了“教学楼”里一间能容纳60人的教室。其他每个班都有一间自习用的小教室,还有用作上外语等课程的小教室。

    “五十八年过去了,现在还依稀记得我们的数学老师,一个胖胖的老人,操着一口上海话:‘一嘎两等于塞(1+2=3)’;教物理的杨子成老师;教无机化学的周培源老师;教分析化学的陆静贞老师;俄语老师是钱震声,到周末钱老师还教同学们跳交谊舞,每到此时我就逃跑了;教授理论力学是后来担任院长的王叔文老师;我还记得他当院长时说过的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白薯’,体现着他的为官正直,他说的是苏州话,虽然难懂,但是非常吸引人,我还做过理论学的课代表;材料力学是朱培本老师,在课堂上从来不多说一句废话,不多写一个字板书,而且板书非常规矩,一笔一划的,简直太精练了!听朱老师讲课真的是一种享受啊!机械制图是周荣林老师教的,政治课是凌侠峰老师,后来担任过学院的党委书记。还有许多老师,譬如郭英老师、郭玉周老师、朱志贤老师、游老师以及陈良龙老师等当时还算年轻教师呢!”张老师满脸笑容的回忆着,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在校学习的快乐时光。

    那时的体育课在只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操场上课,是王维家老师教授,男同学合在一起,女同学如是,男女生各占有一个篮球场。冬天老师还带着大家跑步到一公里以外的工人体育场外围上课,围着体育场跑步绕圈,同学们笑称工体是北京纺织工学院的大操场,学生们是体育场卫星,体育课上总是伴随着欢笑声。

    1959年的9月1日,一个在北京服装学院发展史上必须记住的日子——北京纺织工学院的第一届开学典礼,由200名学生和全校的教职员工参与,在学校隔壁的北京工业学校大礼堂里举办。主席台上高悬着五星红旗和毛主席画像,一位银发苍苍、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老者,中国近代纺织教育的开拓者,南通纺织专科学校的创始人,纺织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兼任我院院长的张方佐先生端坐中央。张老师的毕业证书上还有张院长的大名,还有纺织工业部陈维稷副部长、严端书记、侯希如副书记、郭启明副院长、汤明霞教务处长、宋丈总务处长、还有人事处长、延安时期老革命、359旅劳动模范柳辉明大姐、组织部长张琳、团委书记王素景等许多领导分坐两旁。北京纺织工学院开学典礼在国歌声中隆重地拉开了帷幕,它标志着一所纺织高等院校的正式成立。

    “在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大事,然而在五十八年后的今天回忆起那些往事,再看看今天发展着的北京服装学院,忽然觉得那一天,就是我们启航的日子!”张老师感慨道。

    回忆起往事,张老师感概万千,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张老师说,他离开学校之后依然在工厂里帮忙,始终是离不开自己所热爱的工作,用行动告诉我们,在当下选择与浮躁并存的时代里,“勤勤恳恳地做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显之珍贵。

    张老师告诫我们,脚踏实地,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毕业了之后多去工厂磨练自己,这些经验会让你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