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赵云川、安佳教授研究成果《中国南传佛教艺术研究——傣族佛寺壁画》获2018国家出版基金立项
  • 2018-03-28
  • 来源:美术学院
  • 作者:张岳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近日,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赵云川教授、安佳教授合著的《中国南传佛教艺术研究——傣族佛寺壁画》一书获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编号:2018J-866,协议号:20180418),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于年内出版。

    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于2007年,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大国家基金项目,旨在出版我国人文社科研究取得的重大项目。

    该研究成果由人民美术出版社鼎力推介,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立项资助,反映出其在相关研究方面的重要突破以及所具有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在我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三大佛教流派艺术中,南传佛教壁画一直是佛教艺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其地处西南边陲,多年来被视为边疆少数民族艺术,处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边缘,难以得到学者们的重视;二是有关南传佛教壁画的史料文献匮乏,历史考证、考古发现、研究成果很少;三是壁画的活态性使其被油饰、覆盖成为常态,不易保存,在收集整理上难度较大,故而制约了相关研究的展开。

    赵云川教授、安佳教授为北京服装学院艺术学理论和美术学学科带头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注南传佛教壁画。两位教授意识到田野工作与图像采集是打通研究瓶颈的关键。多年来,他们走遍了我国南传佛教地区的村村寨寨,拍摄采集了大量的一手图片资料,不仅从图像谱系上对这份历史遗珍予以了文献性、档案性的记录,也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南传佛教艺术研究——傣族佛寺壁画》是对年代湮远的南传佛教艺术或日渐式微的民族传统绘画进行抢救性研究的成果,是两位教授立足于田野考察、图像分析、实物与文献并证用心磨就的佳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池瑜评价:专著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超越了以往研究的维度,究其生成变迁之迹,明其因果。其中许多观点具有创新性和独特见解,体现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品田评价:本书的研究不仅从图像学、艺术学、美学等视角,分析壁画在题材选择、造型意匠、风格建构等方面的特征,理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行政区域纷繁复杂的壁画风格及类型;还从人类学、艺术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视野进行研究,通过感知方式、族群认同、宗教意识、道德风尚等傣族特定文化,阐明傣族佛寺壁画的创造心理、美学意蕴及其生成的语境。本书的出版,可填补中国南传佛教壁画学术研究的空白,对推进和提升中国南传佛教艺术的研究层次和水平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及理论意义

     

         中国南传佛教傣族佛寺壁画及临摹作品欣赏

     

     

            酣睡的艺人( 饭王苦心局部) 1828年  320厘米×212厘米 

                     粉墙壁画  广允寺主殿内墙南壁

     

       

                金娜丽(局部)1828年  板底壁画  广允寺殿前亭阁天花北侧

     

        召烘帕罕(摹绘)1868年  182厘米×258厘米  粉墙壁画  康朗赛1987临摹 

                      勐遮镇曼宰龙佛寺僧舍外廊南墙 

     

      迎接国王回宫的人群(千瓣莲花Ⅲ局部)  都笼  1927  290 厘米×153厘米 

                      粉墙壁画  孟连县芒中佛寺主殿北墙 

     

              出巡图(局部) 岩帅   20世纪80年代  300厘米×90厘米 

                      粉墙壁画  曼丢佛寺主殿外廊南墙 

     

               金凤与瑞象  清代  金水壁画  孟连县芒中佛寺主殿内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