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把爱好变成职业,用相机诉说情感
  • 专访视觉传达系教师董冬
  • 2017-04-19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学生记者:段艺洁、刘玥、陈津津、李洁涵
  • 编辑:郄程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由于自幼成长的经历,董冬老师对自然风光景物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情。学习吸收了以亚当斯为代表的美国西海岸精致写实派的传统风光摄影理念后,结合当今先进的数码影像技术,摸索归纳出了一套后期图片处理制作流程和数码暗房大画幅黑白与彩色精典放印的工艺理论。从拿起相机起到今天,期间从未间断过对摄影技术和艺术的追求探索。其最新系列作品《奇境缘·空山》,表现了其对东方山水的理解,表达了他超脱的情怀。
     

     

        董冬(绍剑),自由摄影人。成长于北京,九十年代赴美西北理工大学深造,2001年获得电脑科学硕士学,2001-2006年在美国加州硅谷就任数据工程师工作。2006年成为自由摄影师,同年创办了北京绍剑影像工作室。2014年于北京服装学院视觉传达系任教至今。
     



     
        他曾多次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世界摄影》《PHOTO VIDIO》等主流艺术期刊中发表作品专辑。个人著作包括《灰 ·界》《风光摄影的技巧与思维》等。获得东京国际摄影大赛(TIFA)艺术风光类金奖;伦敦年度国际摄影师(IPOTY)艺术风光类三等奖;2014-2016,两次入选俄罗斯PHOTOVISA受邀参展艺术家。2013年巴黎摄影奖获入围奖,IPA国际摄影奖获自然风光类入围奖以及人文类入围奖;在2012年,获《大众摄影》2011-2012年度摄影十杰。
     

     
        身为一名摄影师,在每一次的创作过程中,在去任何一个地方时,老师都会深入地去了解当地的人文和环境,在问到老师对哪个地方印象最深刻时,老师说:“不能说去过很多地方,其实我常常是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如果说问我对什么地方印象最深刻,那一定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中国,我们自己的山水。”
     





     
        “我上课时经常和同学说你们心中有没有一种欲望、一团火,它熄灭了又燃烧、熄灭了又燃烧。等你找到这团火的时候,你就知道你未来要做什么了。” 在问到什么促使着老师从数据工程师成为摄影师时,老师说,“我心中的这团火,在我十几岁开始,就随着生活、境遇的转变,时而弱,时而旺盛,但它始终在我的心中燃烧着,逼迫着我不得不去做这件事。而这团火,就是我想要当一名艺术家、一名摄影师。”
        董老师于2001年获得电脑科学硕士学,在2006年成为自由摄影师。在谈到电脑科学专业对摄影的帮助时,老师说:“电脑科学这个专业给我的帮助是巨大的。我是从使用胶片开始摄影的,但是现在胶片基本处于停顿的状态了,传统手工摄影变成数码影像。我是在一个摄影进行巨大革命时代的摄影师。摄影始终是存在于科技最前沿的工艺,电脑专业的知识使我更快地掌握了新的数字影像的技法。同时电脑科学的背景也培养了我的缜密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可以印证在我今天的作品中。”
     

     

     
        当然,作为一个好的艺术家,灵感、技术、坚持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也就像老师为我们举的这个例子所说的:“作为一个好的摄影师,或者艺术家,或是任何一个其他的行业,其实都跟咱们买菜做饭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从前期你的想法到挑选你的食材,再到烹饪摆盘,这都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董老师认为艺术是“手和大脑的完美结合,只有配合起来,才能达到一个真正的高度,才能够上升到创作层面”。董老师又提到了:“在技术层面上,经过长期的锻炼,会变得越发完善。我是做摄影的,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的影像,在生活中,自然中这些影像和现实重合的时候,需要成熟的技术去百分之一百地实现它。”
        在进一步的采访中,谈到了老师的业余爱好。除了摄影,老师很喜欢写诗歌。“写作伴随我很久了,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文学艺术实际上和摄影是密切相关的。诗歌就是用你最简单的语言把你所有的情感表达出来,摄影是用一个画面把你想表达的展现出来,这两者是共通的,当你理解多了,你的画面自然而然就变成诗了。”
     



     
        董冬老师谈到了他成为北服老师的经历:“我当时以摄影师的身份办展览,和学校的老师有接触,当时的数码技术在国内还不完善,而我恰巧很熟悉,所以2011年开始,我以代课老师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也就是这样一个机缘使我开始教学,慢慢成为正式的老师。”
        在谈到如何平衡摄影师和教师这样的双重身份时,董老师说:“我觉得创作是艺术专业老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与时俱进,要知道这个世界今天发生了什么。比如说艺术的风格、各个流派、色彩等等,这些都在不停变化。我们需要胸有成竹,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走在一条更加与真实世界相连的道路上。或者说是我们一直走在前沿,不能与校园外面的世界脱轨。而且,你需要不停地在创作中提高完善自己才能教出更好的学生。”
        采访的最后,提到这个时代的主要问题时,老师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都变了,很少有人拿一本厚厚的书在看,大家更习惯手机上的浅阅读。信息量的超负荷,使我们的注意力不断被分散,很多时候失去了对一件事物的专注度。”他再次提到了我们不能放弃手和脑的结合。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具有匠心精神,这是这个年代所有人都需要注意的:“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我不能因为每天吸收的信息增加了,而不断改变自己创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