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周志军:为人民而设计——融通中国美 大道以致远
  • 2023-05-16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党委宣传部
  • 编辑:宋冰滢
  • 阅读次数: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教育建设者因势而谋、因时而进,以更大视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北京服装学院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赓续红色血脉、聚焦全产业链,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更新创新理念,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和时尚教育新格局,以北服担当答时代之问,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现代教育报》5月16日专版刊发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题为《为人民而设计——融通中国美 大道以致远》的理论文章,系统阐述了学校近年向世界传播“中国美”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170ece82959be79020267429fc3d23d.jpg


    为人民而设计

    融通中国美 大道以致远

    周志军

    《现代教育报》(2023年5月16日专版)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北京服装学院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汲取奋发进取的力量,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系统谋划构建中华服饰文化理论体系、创新实践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准的时尚教育高地。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视野,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愿景,向世界传播“中国美”。


    ad4e1cbffa89ccdc4f70ca302cb5a5e.jpg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中国体育代表团身着北服设计的礼服入场


    赓续红色血脉

    北服担当答时代之问


    作为全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建校六十余年来,北京服装学院始终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围绕服装服饰,以设计学为龙头,形成“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实现了从纺织服装类高校向艺术类高校转型,被确定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进入新阶段。校党委在多年实践中,凝练出“党旗红引领时尚红”特色党建模式,在干事创业和人才培养中凸显红色底色,为服务国家需要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提供组织力保障。

    有塑造灵魂的热忱、勤勉治学的博大,更有服务祖国的坚持。学校积极回应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以党的精神谱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源泉,近年先后承担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服装设计工作。策划实施“新时代中国乡村劳动者服装设计暨美好生活时尚工程”,近百名师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林牧副渔各领域劳动者设计服装款式近两千套。开展“最美逆行者——医护工作者服装设计研发”项目,参与全国妇幼医护服装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还完成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的无障碍服装以及面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学生装(校服)设计研发。

    近年来,师生把根扎在中华大地上、扎在民族土壤中,立足“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设计”的设计力优势,打造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体系,锚定方向,步履不息。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形成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


    聚焦全产业链

    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秉持“在为人民而设计的具体实践中激发‘时尚意识’,在艺工商交叉融合中培育前沿创新的‘时尚力量’,在开放办学中建设面向全产业链的‘时尚实验室’”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积极深化与产业集群地政府、行业协会、研究院所和行业优秀企业的交流合作:合作筹办“中国国际时装周”、朝阳“时尚峰会”等文化展示交流活动,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开展系列调研,与行业协会和优秀企业深入合作,邀请多个兄弟单位到校调研交流,携手共建高水平创新实践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努力构建“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时尚创新人才。

    构建新时期纺织服装业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是大势所趋。学校坚持贯通融合、多方联动、以产业为牵引三大理念,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格局;优化学科专业、文化、交流合作、创新四个生态,营造人才培养共同体良好环境;完善行业协会协调统筹,“双师型”联合授课,授课教材联合编写,校内实训实验与企业实践教学联动、创新创业培养支持,校内科研创新与企业需求匹配,人才供需对接六大机制,实现校、会、企协同育人;推动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建科技和设计创新研发中心、深化人才供需对接三大实践。

    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国家和社会需求,强化服务国家、首都、行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培养师生在服务行业产业发展中笃实求索、大胆创新,促进协同育人向纵深发展。


    学科交叉融合

    探索时尚教育新格局


    服装作为显性的文化表达,在塑造国家形象、彰显文化内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服装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基于服装全产业链的学科专业布局,交叉学科研究优势明显。在经济全球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产业融合日益成为世界潮流,学科交叉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催生了新工科、新文科、新艺科。高校要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就必须打破现有培养模式,以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核心,探索时尚教育新格局。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以“党旗红引领时尚红”特色党建模式为抓手,发挥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和传播力优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着眼未来产业人才需要,加快推进“服装学”交叉学科建设,并以“服装学”为核心,努力建成传承和发扬中华服饰文化的核心阵地、引领服装服饰理论研究与设计创新的学术高峰、推动服装行业转型发展的策源中心、培养服装领域拔尖人才的创新高地;加强设计学高精尖学科建设,积极培育与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相适应的跨学科专业和新兴专业,辐射带动各学科协调发展;面向未来纺织产业“工—工交叉、艺—工融合”,推进艺、工、商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硬件平台支撑、师资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产出三位一体开放式学科生态,探索独树一帜的时尚教育模式,成为连接时尚城市、时尚行业、时尚企业的重要枢纽。


    更新创新理念

    传播好自信自强声音


    依托工科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北京服装学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技艺,积极参与行业技术创新研发工作。深化服装人体科学、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服装研究、服装设计与技术、服装安全研究与评价、服装智能与数字化、功能性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等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为时尚产业升级发展提供科技力支撑。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中,充分发挥“艺工融合”优势助力自主研发,科技冬奥项目打破中国冬季运动比赛服依赖进口的状况。

    学校自觉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探索形成服务国家需要、首都需求、行业发展、人民期盼的特色实践体系,以时尚赋能高质量发展。主动开展新时代中国外交人员服装体系建设、“美好生活时尚工程”乡村劳动者服装设计、首都政府公务服装设计研发工程、新时代京派风格服装设计创新工程等有组织科研和实践创新工作。学校坚持以服装服饰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举办“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赛”“设计马拉松”“国际首饰双年展”等文化交流和品牌赛事活动,传播开放包容、自信自强的中国声音。引导学生融通本土情怀、开阔全球视野,为提升中国文化、中国时尚的国际感染力、影响力贡献传播力优势。

    追求一流是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服务国家是永不停歇、不懈奋斗的事业,纺织院校的文化基因在时光的浸润中传承不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召唤下,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时尚教育体系,当好为民服务的“国家队”。融通中国美,大道以致远,书写时尚教育奋进之笔,努力为中国时尚、纺织、服装领域输送更多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