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转为艺术院校,2020年明确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贯通• 融合 | “服装学”交叉学科平台建设——鞋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服举行
- 2023-11-21
- 来源: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 作者: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11月20日,“服装学”交叉学科平台建设——鞋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服装学院7号楼圆桌会议室举行。来自兄弟院校和国内鞋靴产业头部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汇聚一堂,讨论基于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的鞋靴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议题。
论坛现场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小艺在致辞中讲到,北京服装学院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时尚高校为目标,多年来面向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人才培养与时尚创新的高地。此次论坛进行高峰对话、学术交流,在交叉学科的语境中共同探讨鞋靴饰产业的未来,体现了高校实践学术报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责任与担当。
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小艺致辞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耀华主持论坛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刘卉教授首先分享了在运动鞋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运动鞋是与人体活动最为相关的服饰产品,承载着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也是鞋靴产业交叉学科中最受关注的功能性研究内容。刘卉教授讲述了篮球鞋、跑鞋设计中提高运动成绩及预防损伤的研究案例,为听众讲述运动鞋设计背后的生物力学原理。
刘卉教授分享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杨璐铭教授演讲的题目为《鞋履——“艺术+科技”的双向赋能》。在艺术方面,非遗文化给予鞋履外观设计强大动力;在科技方面,结构与材质是赋予鞋履功能性的关键要素。这两方面的创新是现代鞋履研究的热点话题。杨璐铭教授还从鞋类生物力学视角,分享鞋品舒适度、自适应鞋垫设计系统、有限元辅助大底研发及功能研究等成果,探讨艺术与科技对鞋品设计的双向赋能。
杨璐铭教授分享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杨子涵博士在演讲中介绍了鞋履产品的集成创新工作。作为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服装学”攻关团队的一员,杨子涵老师从用户调研、功能需求确定、材料结构设计与定量评价等方面讲述交叉学科团队近年来在产品设计开发领域的工作流程与相关成果实例。
杨子涵助理教授分享
李宁体育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顾问杨宇翔先生分享了对运动鞋服市场和中国消费趋势的分析研究,解读了中国消费者近年来在心态上的变化以及运动鞋产品设计方面的新趋势,对于设计师理解历史、洞察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杨宇翔先生分享
陕西科技大学鞋服大数据与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向东教授以鞋类设计工业的现状为切入点,介绍鞋类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代鞋类设计的特点。通过分析鞋类设计的数字化趋势以及数字化对鞋类设计的影响和挑战,展示鞋类数字化设计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构建数字化设计的平台和系统,了解鞋类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培养鞋类数字化设计能力。
罗向东教授分享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李昕博士以《实用之用与无用之用》为题展开演讲。从功能、装饰、文化、伦理等不同角度,梳理鞋履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蕴藏在中国鞋履文化中的实用之美。以鞋履为媒介,探讨传统设计中的造物观念,挖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元素与风格,传统服饰文化之于现代设计更为深层的滋养和启发。
李昕助理教授分享
“服装学”交叉学科平台建设——鞋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是北京服装学院“意大利制革之美”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鞋靴设计是一门涉及艺术、工程和时尚的学科,而交叉学科建设意味着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以创造全新的理解和解决方案。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有助于集合专业院校与企业的力量,共同为鞋靴行业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出谋划策,凝聚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传播力优势及特色,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新启发与新思路。
领导、嘉宾合影
相关新闻
重要通知
- 关于2024年申请增设新专业的公示
24-08-25 - 关于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通知
24-04-02 - 北京服装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3-12-29
北服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