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锤炼基本功 涵养教育情 | 北京服装学院举办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决赛
  • 2025-05-23
  • 来源:教务处
  • 作者:教务处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近日,由教务处、校工会联合主办的北京服装学院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决赛在科技报告厅举行。党委书记黄克瀛、院长贾荣林、副院长邹游出席活动。比赛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毛捷、中国农业大学何志巍、北京工商大学王鲁娜、中国传媒大学舒笑梅、北方工业大学宋威和中央美术学院吕明,以及我校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邵新艳、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李雪梅、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姜延、艺术设计学院詹凯、时尚传播学院赵春华、时尚管理学院朱友干、美术学院高海军、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学院袁晔、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红玲和多名学生代表作为评委。比赛由教务处处长赵洪珊主持。现场百余名师生全程观摩比赛。

    103.jpg

    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决赛

    105.jpg

    师生认真观看比赛


    邹游在致辞中回溯了青教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优良传统,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二是聚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将行业前沿动态、科技知识融入课堂,培育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真本领。三是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将教学实践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做教育强国的 “排头兵”、产业创新的 “驱动器”。

    邹游致辞

    赵洪珊主持


    来自全校各教学单位的15位优秀教师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鲜明的专业教学特色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教学演示。


    参赛教师风采展示

    108.jpg

    陈方媛讲授《线性代数》


    课程简介

    《线性代数》课程主要讲授向量、矩阵、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课程强调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为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的使命感。

    教师简介

    陈方媛,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近三年来,她承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研究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已发表论文19篇。


    109.jpg

    张文龙讲授《啦啦操》


    课程简介

    啦啦操是集健美操、舞蹈、音乐及技巧动作于一体的集体舞,注重激情、活力与团队精神。课程秉持“健康第一”,融合课内外锻炼,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教师简介

    张文龙,教务处体育教研室助理教授,健美操国家级运动健将,啦啦操一级裁判、教练员,指导学校健美操、啦啦操队参加全国各级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110.jpg

    孟超讲授《物理化学》


    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作为现代化学的基石与前沿,以统计力学和量子物理为理论根基。作为化学学科的核心分支,物理化学聚焦于揭示物质系统化学行为的基本原理与规律,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

    教师简介

    孟超,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副教授,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结构化学》)期刊青年编委。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CA等收录期刊教学栏目发表教研论文4篇,在高水平SCI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申请实验仪器发明专利1项,获已授权国家专利17项,主持和参与多项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


    111.jpg

    陈果讲授《中外服装史》


    课程简介

    《中外服装史》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系统介绍中国及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课程涵盖中国各朝代以及西欧古代至近现代的服装特点及演变脉络,并通过中西方服装文化比较,探寻人类服装发展的共性。

    教师简介

    陈果,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主要讲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服装结构相关课程,包括《服装结构基础》《传统服装专题研究》《中外服装史》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教改项目2项,出版专著5部、参编教材1部。


    112.jpg

    宣晓晏讲授《艺术概论》


    课程简介

    《艺术概论》是学生夯实专业根基、拓展视野的核心通识课程。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构建“理论—鉴赏—实践”三维框架:通过艺术本质论与史论解析,建立跨门类认知体系;结合经典案例分析与策展模拟、艺术产业工作坊等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创作思维工具;依托田野调研、项目制课题等场景化学习,强化理论在文化表达与产业应用中的融合。

    教师简介

    宣晓晏,时尚管理学院教师。聚焦“艺术学+管理学”的跨学科研究路径,坚持以科研成果赋能课堂创新。她策划的"艺商融合"教学模式,将戏剧产业工作坊融入艺术理论课堂,将“艺术基础”与“产业管理”深度融合,形成多学科、跨学院的联动授课模式,构建"艺术理论+时尚管理"双轨制课程体系,入选北京市高校美育教学案例二等奖。


    113.jpg

    李昕讲授《中国民族服饰文化》


    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将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带入教学中,教授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研究方法。系统专业的课程架构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提升了学生设计视野和文化修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

    教师简介

    李昕,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长期深耕于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人类学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服装设计开发等多项课题研究。承担十余门本科、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注重民族服饰文化在教学与育人过程中的融会贯通与渗透浸润。


    114.jpg

    王文岩讲授《时尚策展》


    课程简介

    《时尚策展》课程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坚持美育为本、时尚为媒、行动为纲。知识探索方面,课程重在让学生建立对时尚策展话题的广泛认知,理解不同类型导向的展演形态、策展立意。能力建设方面,注重引领学生掌握多样化的策展方法,并能在策展实践中进行主题化、风格化、叙述化的编辑策划。价值塑造方面,注重打开学生对时尚的多维度思考,开掘中国时尚涌动审美、激荡思想的时代想象。

    教师简介

    王文岩,时尚传播学院副教授。出版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时尚策展”领域的专业教材《时尚策展:理念与方法》。近五年发表3篇CSSCI核心在内的10余篇论文。主讲课程《时尚传播项目管理与实践》获首届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北京市创新大赛“优秀奖”。参与国家级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2项、校级8项。创立“时尚策展”微信公众号,探寻艺术类新型交叉学科创新实践路径,沉思并回应当代社会的文化更新。


    115.jpg

    杜尽知讲授《数字虚拟人设计》


    课程简介

    课程聚焦数字虚拟人全流程设计与开发,涵盖角色建模、材质贴图、动作捕捉,实时渲染等核心环节,结合艺术审美与前沿技术,培养学生掌握超写实数字角色创作能力,并探索虚拟人在影视动画、时尚设计、元宇宙等领域的叙事表达。

    教师简介

    杜尽知,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维动画、虚拟时尚、虚拟现实内容设计。先后参与美国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乐园《星球大战》主题园区酒店多媒体内容、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影片《极速车王》、《X战警:黑凤凰》等作品的动态预演设计。


    116.jpg

    李盈讲授《智能家居产品设计》


    课程简介

    智能家居产品设计课程以科学与艺术融合为核心,创新“六问六策”教学模式:Who、What、Where、When、Why、How激发问题意识,六大策略助力设计实践。课程融合第二课堂与思政,推动政产学研用联动,实行项目化、模块化、合作式教学,打造多维共享实践生态,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服务智慧生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教师简介

    李盈,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专注智能产品、交互及智能材料设计。她将思政融入教学,以竞赛促学,指导学生获国际及省部级奖项,推动3项北京市级创新创业项目。注重科研融入课堂、紧跟技术前沿,深化产学合作,已指导学生获得6项发明专利和12项实用新型专利,教学与创新成效突出。


    117.jpg

    田园讲授《针织物工艺与设计》


    课程简介

    课程以结构逻辑为核心,融合传统工艺与当代应用,涵盖家用与工业手摇横机的结构织造、成型制造等实践内容。课程注重创意思维与动手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探索针织在时尚、空间、智能纺织等领域的跨界表达,理解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可持续设计理念。

    教师简介

    田园,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长期从事CMF设计、纺织艺术与智能织物、跨学科艺术疗愈等方向研究。主持多项省部级、市级及校级科研与教学改革项目,并指导学生获奖三十余项。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国际竞赛与专业展览,致力于推动传统工艺与科技融合的课程创新与设计实践。


    118.jpg

    陈立讲授《平面及立体构成》


    课程简介

    《平面及立体构成》是高分子(纤维与时尚设计实验班)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平面及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与创作方法,提升学生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构成”觉知力、审美力与创造力,重视引导学生将中式审美构成应用于纤维与时尚设计中。

    教师简介

    陈立,美术学院助理教授,从事设计教学与教研。2019年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志设计》;2021年主持《标志设计》课程被认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主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MOOC时代背景下“设计美学”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学和美好生活》。


    119.jpg

    朱天航讲授《形式基础:视觉》


    课程简介

    《形式基础:视觉》课程采用模块化、递进式教学方法,强调对基础元素的重视,以视知觉训练方法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本课程所属模块获批2023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重点项目“交叉学科背景下设计基础平台课的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形式基础”课程体系建构及教学实践》获得北京服装学院2024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师简介

    朱天航,艺术设计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图形创新设计、宋代丝绸图案设计研究。参与2024国家艺术基金“赋能城市更新与文化旅游艺术设计人才培训”项目,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社科一般项目等科研项目。近年在《装饰》《包装工程》等CSSCI、北大核心、EI专业期刊与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与设计作品十余篇(幅)。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形象景观设计,获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授予突出贡献证书。


    120.jpg

    赵晓曦讲授《服装图案与设计》


    课程简介

    《服装图案与设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与当代服饰图案的全面掌握,包括不同时期的风格、思想内涵、设计技巧、工艺技术表达。课程注重传承经典图案并进行创新设计,拓展学生专业知识与设计思维,使其适应现代服装企业需求。

    教师简介

    赵晓曦,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师。主讲课程有《服装图案与设计》《运动服装设计》《服装设计方法与实践》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服饰及图案研究与创新、运动功能性设计研发。该课程教案获“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案”,并在校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与教学创新大赛等获奖。


    121.jpg

    张婷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学校本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简介

    张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学特色鲜明,以“问题链”为导向,融合“经典文本+数字资源+现实案例”,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政课堂。注重科研反哺教学,主持“艺术院校‘期待导向型’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路径研究”教研项目,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刊》等期刊发表多篇教研论文。


    122.jpg

    吴雯讲授《服装结构基础》


    课程简介

    《服装结构基础》是服装相关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作业讲评等授课方式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构架,让学生掌握人体结构和人体测量的方法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生全面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简介

    吴雯,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师,主讲《服装结构基础》《立体裁剪》等课程。她秉持“踏实做事,低调做人”的人生格言,在教学工作中长期钻研业务,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法。授课中要求学生先“摆正”态度,再“剪裁”方法,最后“缝制”结果,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敬业精神广受学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