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转为艺术院校,2020年明确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锦绣中华·齐鲁青未了 | 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第五站启幕
- 2023-09-26
- 来源:美术学院
- 作者:美术学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9月23日“秋分”时节,“锦绣中华·齐鲁青未了——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在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启幕,向公众展示中华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创新融合。
“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作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北京服装学院作为申报主体。为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区文化建设,先后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苏州(长三角示范区)、海南(自贸港)、北京(中轴线)等地巡回展出,集中展出了近年来传统织染绣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成果与走进现代生活的杰出案例,诠释了传统织染绣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转化与应用。
展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指导,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潍坊市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共同承办。
伴随着古琴、洞箫合奏经典古曲《梅花三弄》、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的精彩演出,开幕式由潍坊市博物馆馆长黄可主持,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梁宇等分别致辞。期间,“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项目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沈华菊向潍坊市捐赠“锦绣中华”品牌相关学术成果。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梁宇,省文旅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二级调研员董桂林,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田义明,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共同击鼓开幕,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开幕式展演
捐赠“锦绣中华”学术成果
嘉宾共同击鼓开幕
潍坊市博物馆为配合此次展览,专门举行了“博物馆之夜”夜场开放活动,作为延展服务半径、提升服务内涵的重要举措,亦是非遗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旅融合的鲜活实践。
锦绣齐鲁链接美好生活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齐鲁大地无论是黄河文化、运河文化,还是艺匠精神等人文历史文化内涵,都是可以深耕的沃土。深植于农耕文化的织染绣技艺延绵几千年,是文明进步、时代变迁的重要镜像之一,在礼乐为兴的山东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多色提花的鲁锦、染之文采的沂蒙彩印、衣画而裳绣的鲁绣、拙朴灵动的民间绣活等,织染绣技艺作为传统文化中华美的篇章,也为中华文明披上五彩盛装,其内里闪现着的是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蕴光。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围绕“‘锦绣中华’带给人民的‘美好生活’”主题,集中展示了来自山东十六地市的代表性织造、刺绣、印染、服饰四类项目的保护工作成果50余项。邀请各地非遗传承人30余位以及多位艺术家、设计师,以强调空间感、互动感、体验感的全新形式,配合展出具有各地特色的非遗项目,诠释传统织染绣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转化与应用,并植入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空间场景,为观众带来融于生活的互动体验,探索传统文化回归当下的范式,让传统技艺在时光的长河中绽放新的光芒。
展览现场
手艺之都振兴传统工艺
山东潍坊是历史上有名的手工业发达地区,素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美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其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上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更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重要的现实和未来意义。
本次展览以“锦绣中华”携手“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潍坊为契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活态性”特征为锚点,通过展览、展示、展演等形式链接当代生活,打造“锦绣中华-齐鲁青未了”文化品牌,发挥黄河与大运河在山东交汇的独特地理优势,推动艺术生活带动文旅、促进多元化经济一体的新实践,亦是“锦绣中华”品牌落地“东亚文化之都”山东潍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实践”在地文化探索的鲜活案例。
据悉,“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巡展第五站展览将持续至10月下旬。
相关新闻
重要通知
- 关于2024年申请增设新专业的公示
24-08-25 - 关于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通知
24-04-02 - 北京服装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3-12-29
北服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