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以衣传意 以梦为裳 | 北京服装学院《红楼幻裳》动态时装秀亮相“2025·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雅集”
  • 2025-05-27
  • 来源: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时尚传播学院
  • 作者: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时尚传播学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近日,“2025·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雅集”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举办。作为一场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当代艺术创新的盛会,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红学研究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

    《红楼幻裳》动态时装秀作为亮点之一,以服装为载体,生动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所有服装均由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师生设计团队倾力打造,分为两个系列,通过多样化的设计风格,展现《红楼梦》的古典韵味和张家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场秀演由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表演专业学生进行演绎并参与编导。


    01


    第一系列以“典雅简约”为核心,通过新中式设计语言,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柔和温婉的气质。设计团队精选垂顺的羊毛、真丝等天然面料,结合合身剪裁,塑造出简洁且富有韵味的服装廓形。传统“比甲”“立领”“水袖”等中式结构与现代外套、裤裙、连衣裙巧妙结合,实现了古今设计的和谐统一。

    在工艺上,运用“珠绣”“提花”“织锦”等传统技法,融入窗花结构和花卉纹理元素,深刻体现张家湾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现代设计手法的深化,图案与细节更加丰富完整,赋予服装传统韵味与当代美感的双重生命力。整体设计温婉典雅,呼应张家湾古镇的中式美学,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共鸣。

    展演作品


    02


    第二系列以《红楼梦》“以花喻人”的文学意象为内核,通过新中式设计手法重构古典元素,打造兼具文化叙事与当代实穿性的服装语言。本系列以服装为载体,将文学意象转化为可穿戴的现代设计,提取花卉、褶皱、纽结三大元素,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进行重构。

    设计团队改良传统服装廓形,通过不对称剪裁隐喻大观园中的家族兴衰,增加服装故事性。在设计中,灵活融入传统立领盘扣等元素,并加入可调节的褶皱设计以丰富穿着的变化感。面料上,运用多种质感的层次叠搭,涵盖了年轻感的亮片、稳重的棉麻、素雅的提花、灵动的流苏等,旨在凸显张家湾“设计之都”的新名片。此外,纱质面料的加入带来了虚实光影的效果,将《红楼梦》的缥缈诗境凝练为可触的服装语言。整体设计保持着以现代剪裁激活传统元素,使大观园的花魂与张家湾的古韵共同生长于衣褶流转之间。

    展演作品


    设计团队

    服装设计:邹游、万岚、朱雯、李雨施

    包袋设计:蒋熙

    学生团队:白亚晴、曹皓洁、陈卓艺、黄皓、孔敬、李佳殷、李刘依祎、李明珠、李溢群、刘琳、陆梦雅、乔卓然、王一帆、王雨馨、许又文、姚丝蕊、张博仑、张嫣(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北京服装学院师生设计团队通过服装载体,生动演绎了红学文化的多重意象与张家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观众纷纷表示,此次秀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极具张力的平衡点,既有文化的厚重底蕴,又不失当代设计的革新精神。

    《红楼幻裳》动态时装秀的成功举办,为2025·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雅集注入了时尚活力,进一步彰显了北京服装学院在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文化为根,以创意为翼,不断推出更多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红学文化与当代设计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