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转为艺术院校,2020年明确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新闻
- 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督导组来我校调研
- 2024-12-05
- 来源:教务处、文理学院
- 作者:教务处、文理学院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12月4日,按照北京市教委工作部署,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张闯一行来校调研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实施情况。北京物资学院教务处处长梁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团队核心成员宋燕星,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团队核心成员陈光、陈科良陪同调研。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詹炳宏,文理学院院长马凤宝、副院长章江华及师生代表参加。调研会由教务处处长赵洪珊主持。
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调研交流会
詹炳宏对督导组一行来校调研表示欢迎。他指出,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课程开设对全面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积极促进人工智能在纺织服装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与设计教育的协同发展。
詹炳宏发言
课程负责人袁晔教授作课程开展情况汇报,介绍了“通·专·融”视角下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教学与实践。我校教师代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教学设计思路、实践教学开展等方面进行补充。赵洪珊在交流中提到,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开展以来,认真落实上级各项要求,稳重求进,面对零基础的大一学生,扎实做好教学设计,将应用性做实做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督导组教师就人工智能导论课的教学实践依次发言,分享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陈科良提出上课中采用“理论+实践+翻转”的模式。宋燕星提出建立虚拟教研室,让不同专业老师参与课程建设,课堂作业分难度级别进行布置。陈光提出建立艺工融合案例库,上课中以比赛或问题为引导,提高课程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梁晨认为我校《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设计系统性很强,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他表示,人工智能通识课不仅要定位通用知识层面,掌握相关的理论原理,还要定位通用能力层面,能应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
张闯对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督导组在北京市教委领导下开展走访调研,旨在为精准施策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推动教学发展和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战略高地,要结合学校特色和定位,培养具有高阶价值、高阶思维和高阶能力的新型人才。
张闯肯定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情况
督导组一行向我校赠送《人工智能导论》教材。
赠送教材
相关新闻
重要通知
- 关于2024年申请增设新专业的公示
24-08-25 - 关于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通知
24-04-02 - 北京服装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3-12-29
北服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