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战争胜利70周年专栏

字号: A A A

  • 【铭记•故事】台儿庄战役:500敢死队不带枪冲敌营
  • 2015-07-23
  • 来源:宣传部
  • 作者:宣传部
  • 编辑:郄程
  • 阅读次数:
  •  
    汽车沿着陕西省铜川市一片繁华的商业街慢慢行驶,街道并不宽阔,树木倒很茂盛,道路两边密密麻麻排列着商场、餐厅,突然转进临河的一个普通小区,获得了片刻的宁静。
    抵达93岁老兵鲍鸿海的家时已是中午时分。他静静坐在沙发上等候,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小铁盒,里面装有他此生最珍贵的东西——几张泛黄的证书和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这枚勋章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国家给颁发的,我爸爸可宝贝它了。鲍鸿海的小女儿鲍易君说。
    打开盒子的瞬间,老兵也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鲍鸿海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二十七师的一名文书,参加过着名的台儿庄战役等。战争使他的耳朵受到损伤,听力一直不好。80岁的老伴儿李伟珍坐在丈夫身边,时不时伏到他耳边说话,充当翻译。两个人携手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甘苦与共。
    鲍鸿海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台儿庄战役的一些情景。白天阵地丢了,晚上我们就再去夺回来。夜里敌人的大炮、飞机使不上,我们肉搏,连长死了排长补上,排长死了班长补上。送饭的、炊事班的、通讯班的都用上了。
    老兵每说一段都会停下来沉默好久,双目下垂,陷入深深的思考。象征荣誉的勋章静静地躺在茶几上,历史的时钟滴答滴答回响,仿佛浓缩进了数十年时光。
    “500个敢死队队员背着大刀,每人配备了两个手榴弹,连枪都没带就冲进敌营,最终夺回了东门。我听说最后只剩几十人。鲍鸿海说,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客厅里挂着的抗日英雄,民族脊梁几个字是老兵一生最好的写照。鲍鸿海的大儿子鲍玉龙说,父亲的三个哥哥都参加过抗战,全部牺牲在战场上,除了自己,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宝剑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挂满了耙子、铁锹等各种农具。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坐在藤椅上,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眼睛却很有神。
    90岁的抗战老兵文生明还能记起许多战友的名字。他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三十八军独立46旅的一名战士,参加过中条山的望原会战等。
    当时不知道害怕,人一害怕就不行了,文生明说,眼眶里闪着泪花,一起抗战的,有回来的人,有没回来的,孙塬镇就活着我一个。
    文生明也有一枚勋章,上面写着敬献给为我中华独立自由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这是关爱抗战老兵公益组织颁发给他的。因为经常拿出来看,每次拍照都会戴上,勋章的漆已掉了大半,别针也坏了,只能用一根铁丝别在衣服上。对老兵来说,现在已是风烛残年,别无他求,清贫一生过得并没有怨言。
    今年7月,民政部重申有关政策,并表示将不断提升包括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在内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保障水平。参与寻找老兵的志愿者说,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有2万余人,目前寻找到的不到110,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大多数生活在偏远农村。
    志愿者刘宽利2009年开始自发组织论坛找寻抗日老兵线下活动系列报道。他说:抗战老兵成仁取义的民族精神足以震撼我们。在他们面前,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勋章代表的不仅仅是荣誉,而是他们希望被时代记住的心声